董事主导“毒丸”反收购措施利弊分析
本文选题:公司并购 + 毒丸计划 ; 参考:《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11期
【摘要】:毒丸反收购措施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重置过程,涉及主体包括:目标公司的董事、短期股东、长期股东、收购公司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当董事主导毒丸反收购措施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的时候,我国公司法就应当予以引进。董事主导毒丸反收购措施具有合理性,值得我国公司法体制改革借鉴。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nti - takeover measures of the poison pill is a complicated benefit reset process , which involves the directors of the target company , the short - term shareholders , the long - term shareholders , the shareholders of the acquisition company and the stakeholders . When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directors - leading poison pill anti - takeover measures is greater than the negative significance , 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should be introduced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京翰律师事务所;
【分类号】:F276.6;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冰一;企业并购的动机与效应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余临,杨燕萍;公司并购及其法律环境刍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蒋恩尧,杨桂梅;当前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研究;2002年16期
4 朱玉辰,刘永海;企业兼并收购战略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12期
5 范从来,陈琦志;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变异性[J];财贸经济;1998年04期
6 赵志军;略论公司收购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赵明,徐斌;论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法律规制[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于兆吉,郭亚军;在中国国情下实施反并购策略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李立新;当前跨国公司购并战略最新特点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0年05期
10 邵建云;中国企业购并市场的发展及政策建议(下)[J];管理世界;199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军;乡镇企业资本经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朱闵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兰军;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演进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王习农;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王卫中;中国种业整合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杜晓堂;模式创新、政策突破和利益博弈[D];复旦大学;2005年
8 吕竺笙;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D];复旦大学;2005年
9 雷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张小斐;企业合约的经济学思考与统计学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晨;MBO——一种新型并购模式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00年
2 陈振福;管理者收购及其法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李国勇;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倪建平;国有企业并购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葛炜;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杠杆并购若干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陈霞;我国企业并购的可行性及案例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7 张珉;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行为分析及其定位[D];湘潭大学;2001年
8 范晓敏;中国企业并购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尹健;企业并购的经济学分析[D];安徽大学;2001年
10 裴军;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新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伟年;欧阳静波;;外资并购与民营并购绩效的比较研究——基于1995-2009年经验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骆祚炎;;代理冲突、股权流动障碍与公司并购绩效——来自2000年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检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启动首笔并购贷款[N];经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云中;中国反垄断监管日益成熟[N];国际商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宋振庆;群鳄“环伺”深国商[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杰;项目换股权 罗钊明驰援绿城[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5 河北省物流集团总会计师 尤树元;实施资产重组加快企业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9年
6 冯革文 记者 张益龙;亿元项目落户海伦[N];黑龙江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宋振庆;纠结深国商[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本照;目标公司反收购及政府规制相关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刘志强;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汤志强;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雪莹;公司并购中的“羊群行为”[D];天津大学;2010年
5 肖浩;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公司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廖俭;基于实物期权视角的公司流动性定价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龙;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对公司劳动力需求影响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林德球;公司并购估价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杨宗翰;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4 张晓丽;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余德山;ST公司重组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张鑫;基于博弈论的企业并购战略选择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文兴普;实物期权理论研究及在公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依娜;我国ST公司投资行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慧杰;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陈立;国际快递DHL在中国并购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4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11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