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衍生金融工具的演变对公司法股东至上原则的影响及修正

发布时间:2018-07-22 19:42
【摘要】:传统公司法以股东至上为基本原则,并以此为轴心进行系列制度安排。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使股票与债券等原生金融工具蕴涵的收益与风险要素得以重新打包组合,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但是附着原生金融工具上的法律的权利与义务却未能完全对应地转移,使得股权与债权的界线逐渐模糊,形成公司法对除股东以外的其他类型投资者保护的缺口。公司法应该对这些新型的交易关系进行确认,对股东至上原则进行修正,调整保护对象和范围,容纳更多的与公司发展攸关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ompany law regards the shareholder first a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carries on the series system arrangement with this as the axi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income and risk elements contained in original financial instruments, such as stocks and bonds, can be repackaged and combined to mee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investors. However,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law attached to primary financial instruments cannot be transferred completely, which makes the boundary between equity and creditor's rights blurred gradually, and forms a gap in the protection of other types of investors except shareholders in the Company Law. The company law should confirm these new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s, amend the principle of shareholder supremacy, adjust the object and scope of protection, and accommodate the interests of more stakeholders who are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广东金融学院经贸系;
【分类号】:F27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颜运秋;公司利益相关者派生诉讼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2 罗熹;;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及其有效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12期

3 刘黎明,张颂梅;“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欣;;股东营利性:公司法人营利性的根源[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2 李冠儒;;刍议公司社会责任及其实现机制[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3 刘洋;;公司治理对主要利益攸关者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08期

4 王军伟;;基于不完全非合作博弈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6期

5 何伦坤;;公司社会责任正当性及其司法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常健;;回归与修正:对公司本质的重新解读——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7 王红一;;从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看银行董事的责任[J];法学;2007年10期

8 徐明;杨柏国;;经济危机下的公司治理问题及应对[J];法学;2010年06期

9 包振宇;;“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形成机制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10 雅茹;;男人的眼泪[J];法制与社会;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祥;论债权保护在公司法制中的优先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杨蕾;公司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丹镝;基于一个三维视角的医院治理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刘宇;保险机构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的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德好;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交易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王丹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周云平;转型期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陈爱宣;古村落旅游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詹婧;企业民主参与动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刘伟;公司社会责任法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爱萍;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利益相关者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陈昆玉,陈昆琼;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评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郭富青;从股东绝对主权主义到相对主权主义公司治理的困境及出路郭富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叶传星;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5 潘泽清;公司社区治理机制与转轨中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6 约翰·凯奥伯利·西尔伯斯通;关于“利益相关者”的争论——公司的治理结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3期

7 马俊驹,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当代发展——兼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J];法学研究;2000年02期

8 林馨;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评析[J];日本研究;1999年02期

9 杨瑞龙;现代契约观与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10 王旭伟;社会本位:公权力与私权利的交汇——浅谈中国民法本位[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甘露;;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23期

2 林江;;香港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值得重视[J];当代港澳;1994年02期

3 窦登奎;卢永真;;我国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调查研究[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12期

4 王颖;钟伟;;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在哪[J];公关世界;2010年05期

5 ;上海始发中外航空公司总汇[J];航空港;2011年08期

6 郭争艳;;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在会计中的披露揭示[J];金融经济;2005年10期

7 邓宝玲;;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8 苏英健;;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实时披露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18期

9 张玉梅;;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10 赵瑜丹;;对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探讨[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王娜;;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前提:对关联关系的界定[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满;;公司股份继承所产生的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唐绍均;;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法律监管对策的完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元小勇;;试评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5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6 梁洪学;;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来源和特征[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光胜;;修改与完善公司法,解决股票期权(认股权)行权股票的来源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黄紫红;;名家荟萃 网络联动——记华东政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近期工作[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9 郝磊;;我国新《公司法》中出资形式制度的再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10 刘宁;翟浩杰;;关于《公司法(修改草案)》的若干意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倩;汇率改革催生衍生金融工具[N];金融时报;2005年

2 杜Pr瑶;衍生金融工具特征及其作用[N];财会信报;2009年

3 安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理念的解析与探讨[N];财会信报;2010年

4 沈路涛 张宗堂;现行公司法将作较大修改[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秦 炜;公司法二审稿的11个看点[N];证券日报;2005年

6 牛学辉;银行如何应对修改后的公司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7 水石;一部公司法学领域的研究力作[N];法制日报;2004年

8 齐北;公司法律部的作用[N];经济参考报;2001年

9 罗培新;公司法不宜强行导入独立董事制度[N];南方周末;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刘卉;公司法:淡化所有制区别[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李翔;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论[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3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陈俐茹;从利害关系人之视野解析公司分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刘宇;保险机构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的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颖利;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实时披露与预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孙威;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江百灵;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吴浩;商法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武;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赵广威;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穆方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永鑫;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王惠梅;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彬;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7 杨海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8 司振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安慧;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张婷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8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138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