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若干公司法问题——以煤炭资源整合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26 16:25
【摘要】:在全国展开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践,折射出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若干不足。完成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后,设立中公司形成并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相应的民事能力,应比照已成立公司来确定其内外法律关系:内部,发起人之间应按照资本多数决而非合伙人平等表决原则形成团体意志,依循公司治理原则界定设立中公司与初始股东、筹建代表和成员的责权利关系;对外,应当以设立中公司名义而非发起人、成立后公司名义从事法律行为,防范角色混同之下的利益冲突,避免先公司合同责任的甄别之扰。对于兼并重组中出现种种瑕疵的股权转让协议,应区分主体瑕疵、内容瑕疵和程序瑕疵等不同情形,具体分析认定其法律效力。
[Abstract]:The practice of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of coal enterprises in China reflects some shortcomings of our company legal system.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pre-registration of nam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any forming and enjoying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tatus and corresponding civil capacity shall, mutatis mutandis, establish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legal relationship with respect to the established company: internal, The sponsors should form the group will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apital majority rather than equal voting of partners, and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onsibility and rights of the founding company and the initial shareholders, representatives and member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company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but not the initiato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engaged in legal acts, to prevent the role of mixed interests under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to avoid the screening of the first company contract liability interference. For the equity transfer agreement with various defects in the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he main body defects, content defects and procedural defects, and to analyze and determine the legal effect of the agreement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法律系;
【基金】:河南省人民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煤炭资源整合的法律思考和对策建议”(2010B72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石少侠;对完善我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5年03期

2 傅穹;曹理;;超越“名义主义”的先公司合同统一责任规则[J];当代法学;2011年06期

3 吴越,茅院生;先公司民事行为的案型归类及责任分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徐英军;;瑕疵的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陈醇;;论单方法律行为、合同和决议之间的区别——以意思互动为视角[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茅院生;;论设立中公司的独立性[J];中国法学;2006年03期

7 韩长印;;共同法律行为理论的初步构建——以公司设立为分析对象[J];中国法学;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恺;;企业形式多样化的制度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钟凯;;关联交易相关概念比较与学说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倪受彬;孙名琦;;论有限合伙企业的治理结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李领臣;;裁判思维下的公司机会原则——以《公司法》第149条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5 钟凯;;经理制度比较综议——以大陆法系为主要考察视角[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6 刘小勇;;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回购[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7 李凤伟;;论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的法律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高永周;;论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李颖;;一人公司的合理性及防弊措施研究——兼评新公司法修改[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周天保;;公司董事勤勉义务的比较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辉;;后《合伙企业法》时代的有限责任公司法[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2 冯兴俊;;合作社基础法律问题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3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4 朱慈蕴;;从破产中股东欠缴出资之债能否抵销谈起[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治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梁天;公司控制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林国华;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雪娥;公司信用内部性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庞春祥;公司本质论[D];吉林大学;2012年

9 谢颖升;论股权出资的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孙威;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从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类型化及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珊;衡平居次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朱晶晶;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边界之合理界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潇白;公司并购中董事忠实义务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莹;公司清算法律制度的法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卞小玲;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刍论[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万宝;“设立中公司”用工行为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廷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嘉燕;论我国公司强制清算制度及完善[D];兰州大学;2010年

10 任阿妮;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醇;;意思形成与意思表示的区别:决议的独立性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2 陈醇;;集中性民事权利的滥用及其控制——兼论公法控权理论之引入[J];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3 麻昌华,曹诗权;共同遗嘱的认定与建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余延满;试论近、现代法上婚姻的本质属性——关于婚姻概念的反思[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5 钱玉林;股东大会决议的法理分析[J];法学;2005年03期

6 石少侠;股权问题研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4期

7 陈u&;公司设立者的出资违约责任与资本充实责任[J];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8 吴建斌;近年日本商法、公司法修改试析——兼谈对我国公司法的若干修改意见[J];日本学刊;2004年01期

9 康拉德·茨威格特,海因·克茨,孙宪忠;三大法系的要约与承诺制度[J];外国法译评;2000年02期

10 张民安;公司契约理论研究[J];现代法学;200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周恺;[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顺明;设立中公司法律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2001年05期

2 邹琦;设立中公司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曲姣姣;;设立中公司性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0年S4期

4 孙广鹏;设立中公司法律责任探析[J];北方经贸;2003年11期

5 姜虹,叶俊;设立中公司的立法研究[J];理论月刊;2003年07期

6 张秀芹;;设立中公司的性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7期

7 姜辣;贺骞;;设立中公司的行为性质与责任承担[J];企业家天地;2004年12期

8 李学丽;“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及法律责任[J];经济论坛;2005年14期

9 王凡;公司设立中的几个法律问题刍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赵勇;;能否以“设立中公司”的名义参与竞买[J];中国拍卖;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金保;设立中公司的行为及效果归属[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陈静 李颖;设立中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无效[N];法制日报;2003年

3 戴玉华;设立中公司的行为及责任归属[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元文;论设立中公司的起止日期[N];江苏经济报;2004年

5 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博士生 王敏邋贺轶民;公司重组:理论与实践[N];法制日报;2008年

6 钱卫清;公司设立过程中的相关纠纷责任承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7 江苏省吴江市人民法院 陈竞;设立中公司的民事主体地位[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如何看待公司设立的法律效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9 钱卫清;公司设立纠纷及其类型[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光平;专家建议完善公司重组相关规定[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茅院生;设立中公司本体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凌祁漫;公司设立法律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张若楠;公司发起人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宝贵;浅析先公司合同的民事责任归属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陈万宝;“设立中公司”用工行为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孙迎春;论设立中公司的合同债务承担[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丁强;设立中公司民事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郑俊辉;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D];复旦大学;2011年

6 肖源;设立中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张鹏;设立中公司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丹;设立中公司法律地位及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房兆骞;论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及民事责任承担[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玉存;设立中公司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96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296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2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