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8-10-30 15:02
【摘要】: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作为一项对少数股东权的实行保护的制度,在英美国家产生发展并传播与世界各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公司法上的救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资本大多数原则下被忽视的中小股东,其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项完美无缺的制度,各国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设立适合本国土壤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这一制度的价值。 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修订时也不例外的引进了这一制度,在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建构方面,我国已经开始慢慢向国际接轨。作为从外国立法移植的一种制度,由于没有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套规定,难免会在中国这块法律土壤中产生短暂的水土不服现象,例如:前置程序制度的设计、法律对原告的具体要求、诉讼费用的承担等等。所以,决定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今后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不断完善程度。 在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建立不久的今天,及时完善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使我国公司法的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制度的完善能极大程度的完善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有力的保护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中的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具体地说应当从股东派生诉讼的当事人制度、约束与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Abstract]:As a system to protect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the system of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and disseminated in the Anglo-American countries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I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relief system in the modern company law of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s main purpose is to protect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who are neglecte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he majority of capital.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and perfecting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is is a perfect system, each country on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ational conditions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for their own soil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this system. In 2005, 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introduced this system without exception. In the a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system, our country has begun to conne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slowly. As a system transplanted from foreign legislation, because there are no supporting provisions of other relevant legal systems,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a temporary phenomenon of resistance in the legal soil of China, such as the design of the pre-procedure system.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law for the plaintiff, the cost of litig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system can play its due role in our country lies in the continuous perfection of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 the future. As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is not long established in our countr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erfect this system in tim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not only can make the system of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get further perfect; More importantly, the perfection of this syste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majority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particular, the system of shareholder derivative action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arty system of shareholder derivative action, the restraint mechanism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梦;;股东派生诉讼下的高管执业风险[J];中国投资;2006年09期

2 胡滨,曹顺明;股东派生诉讼的合理性基础与制度设计[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3 傅穹;曹理;;股东派生诉讼提起权滥用防止研究——兼评2005年《公司法》的相关规定[J];当代法学;2006年02期

4 沈晓倩;完善我国公司制度的法律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杨积堂;;略论新公司法中股东诉讼机制的完善[J];人民司法;2006年05期

6 马晓琴;刘军霞;;股东派生诉讼的源起[J];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7 李爱欣,朱强;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J];河北法学;2004年02期

8 蒋继业;关于股东派生诉讼案件的审理[J];法律适用;2004年03期

9 周细波,伍芬艳;关于股东派生诉讼制约机制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陈思;;略论公司中的利益分歧与公司法的掌舵作用——公司法视角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可;;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适用的一些问题——原告主体资格限制制度在我国的特殊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张东平;王娜;;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前提:对关联关系的界定[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小满;;公司股份继承所产生的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唐绍均;;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法律监管对策的完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元小勇;;试评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6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7 梁洪学;;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来源和特征[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光胜;;修改与完善公司法,解决股票期权(认股权)行权股票的来源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紫红;;名家荟萃 网络联动——记华东政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近期工作[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10 郝磊;;我国新《公司法》中出资形式制度的再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大兴;接近法学与接近正义[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徐建民;新公司法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治理[N];证券日报;2005年

3 徐雅玲;新《公司法》清障 一人创业有矩可循[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乔新生;契约自由精神贯穿新《公司法》[N];证券时报;2005年

5 李郁;新公司法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条文尚待细化[N];法制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农夫 通讯员 王尧顺;新《公司法》催生惠安“老板时代”[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7 袁祥;公司法新司法解释将出台[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最高人民法院 杜军;公司法中董事竞业规则的解释与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张稳;用“比较法”攻克公司法[N];中国会计报;2010年

10 早报记者  陈其珏;与公司法接轨 对外担保限制放宽[N];东方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浩;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陈俐茹;从利害关系人之视野解析公司分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孙威;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吴浩;商法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杨勇;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冲;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国兵;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及其完善[D];吉林大学;2010年

3 向宇;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毅;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迎伏;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之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超;论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君;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小雨;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地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叶伟杰;中国中期期货公司股东派生诉讼案件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巩长青;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00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300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2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