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隐名出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3 20:27
【摘要】: 隐名出资在实务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其成因具有多样性特点。因隐名出资而产生的纠纷也纷繁复杂,亟待理顺。由于立法的相对缺失,对于隐名出资人的法律地位各地法院认定不一,差异较大。理论界也提出了形式说、实质说、综合考虑说和双重标准说等多个标准认定股东资格。现行规范和理论在法律价值的周延和法律逻辑的顺畅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践分析基础上,阐述了隐名出资的价值存在、价值诉求及基础处理导向,并在此基础上区分违法性、合法性隐名出资,分别提出了认定隐名股东法律地位的具体标准。最后,隐名出资问题的解决不仅在于出现纠纷后依靠完善的法条明确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更重要的是纠纷的预防与避免。 第一章分析了隐名出资的基础理论。因实际出资人并不具备股东的权利义务,“隐名股东”的提法并不妥当,为概念的准确,本文将用“隐名出资人”的提法进行表述。隐名出资是指虽然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出资方式。而不完全隐名出资与完全隐名出资的划分为探讨隐名出资人的法律地位提供了重要手段。 第二章介绍了隐名出资的产生原因。依据设立隐名出资的目的,隐名出资可以分为:为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隐名出资;为利用法律对某些投资的优惠性措施而隐名;出于市场主体的合理经济需求而隐名出资;台商在大陆投资时基于某些特殊原因而隐名出资;基于其他原因而产生的隐名出资。 第三章归纳了隐名出资产生纠纷的类型。股权确认纠纷、投资款返款纠纷、股权转让纠纷以及出资瑕疵纠纷。 第四章分析了隐名出资的存在价值和价值诉求。不论是为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还是为利用法律对某些投资的优惠性措施,抑或是出资出于市场主体的合理经济需求的隐名出资都是具有其存在价值的。隐名出资有着自由、安全、公共利益的价值诉求。 第五章分析了现阶段关于隐名出资的理论和实践,并提出在处理隐名出资问题时以第三人视角的认定标准。理论界提出的认定隐名股东法律地位的各种标准主要有形式说、实质说、折中说,各种学说既有可取之处,但存在价值判断上的缺失或法律逻辑上的不足。一些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公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涉及了隐名股东问题。这些规范基本合理,但要求以隐名股东实际行使股东权利作为认定股东资格的必要条件却有违法理。判断当事人是否具有股东地位应从第三人的角度出发,依照“第三人形式说”衡量。此说仅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或某些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隐名出资处理。 第六章阐述了合法性隐名投资的处理规则。依照“第三人形式说”对隐名出资人与显名股东间关系、隐名出资与公司的关系、隐名出资与其他第三人的关系三种关系中的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分别阐述。 第七章探析了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隐名出资处理。从有效发挥法律的内在旨意、平衡公共利益与当事人利益出发,对违反强制性规范行为的效力应依不同旨意而区别对待。也就是说法院在处理各类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隐名出资行为时应从行为价值的角度进行实质性分析,通过比例原则权衡利益大小后再来确认行为的无效或有效。 第八章阐述了为利用法律对某些投资的优惠性措施而隐名出资的处理,以及为逃避债务、隐藏财产、掩盖不法所得及借用他人名称非诚信地提高公司信誉度而隐名出资的处理。 第九章探析了隐名出资风险防范的两条主要手段。隐名出资问题的解决不仅在于出现纠纷后依靠完善的法条明确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更重要的是纠纷的预防与避免。优化隐名出资协议与引入信托协议进入隐名出资领域是预防纠纷的两条重要手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程;;论隐名出资中股东资格的认定——兼评《公司法解释(三)第25、26条》[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2 王天玉;;隐名股东投资合同解析——以《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条为基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姜艳艳;;股东资格取得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4 沈立群;;隐名出资的股东主体身份复原[J];上海国资;2011年07期

5 马彬;;解决空股法定代表人问题简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6 费宏达;;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制度之完善——评析《公司法》第183条[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沈志平;任俊龙;;科研院所改制企业员工委托持股法律问题研究[J];求实;2011年S1期

8 潘云波;俞巍;;股东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正当目的及实现方式[J];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9 王军;;解散还是退股[J];IT经理世界;2011年14期

10 甘培忠;;公司法适用中若干疑难争点条款的忖度与把握[J];法律适用;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露茸;;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利的保护[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魏淑君;;隐名股东立法统一之思考[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省路;;隐名股东的若干法律问题思考[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石水平;石本仁;;家族控股、超额控制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任以顺;;保险法应当承认股东对公司财产的可保利益[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6 臧峻;;股东权保护问题之研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经营者自利行为损害股东利益析——企业利润来源新辨[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心合;;公司价值取向及其演进趋势[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9 刘治海;;一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解散案涉及的若干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税兵;许巧蓉;;在表象与事实之间:股东资格确定的模式选择[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文锋 李廷睿;利润分配起纠纷 隐名股东维权遇难题[N];法治快报;2009年

2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 刘贵祥;隐名股东确权之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 袁辉根 滕威;隐名股东表决权问题浅析[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陈思寒;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与限制[N];江苏法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罗小卫;支付宝牵出三方纠结 雅虎股东坐不住[N];华夏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罗林林;东莞素艺倒闭都是股东惹的祸 成功时尚能坚守,不行时各奔东西[N];东莞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曹卫新;南京新百澄清质疑 称重组充分考虑股东利益[N];证券日报;2009年

8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工商局 朱宁 张枝龙;隐名股东要求恢复股东身份该如何处理?[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康波;小股东能否提起解散之诉[N];江苏法制报;2010年

1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工商局 沈建国;隐名股东是否应当依法承担股东责任[N];中国工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康;二元股权结构下公司行为与股东利益的法律经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马兆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冲突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周绍妮;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股东利益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程世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肖成民;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利益侵占[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兴华;基于共同代理的信托公司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映东;公司治理、并购与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廖旗平;流通权定价、股权分置改革与公众投资利益保护[D];中山大学;2006年

9 吕荣杰;基于CAS理论的公司治理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10 李有彬;关系投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飞;隐名出资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张翠萍;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樊星;有限公司隐名股东法律资格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高建峰;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孟婷;论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李卫;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姜金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许悦;股权激励对股东利益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吕峰;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孙晓旭;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股东利益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30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330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