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
发布时间:2017-04-13 17:03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司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直困扰着社会各界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当代中国,公司慈善捐赠作为现代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典型方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国际社会上,传统公司法理论认为,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公司慈善捐赠在短期内必然与这一目标相冲突,所以公司慈善捐赠曾经一度被各国法律所禁止。直到近代,由于市场经济和公司法理论的发展,各国才逐渐地在公司社会责任理念推动下明确公司慈善捐赠合法地位。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目前对公司慈善捐赠制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的公司慈善捐赠制度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立法上都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也有许多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之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了我国对公司慈善捐赠的决策制度、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的相关规定和缺陷,进而提出自己对完善我国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本文对公司慈善捐赠制度分四章进行了探讨: 第一章是公司慈善捐赠的概述。本章先分析公司捐赠的内涵以及分类,然后主要解决公司慈善捐赠的界定、法律性质和理论基础问题。对公司慈善捐赠的界定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主体是公司;二、捐赠对象是直接的受赠主体或公益性的社会中介机构;三、目的是为了社会慈善,应以帮助贫困病残等弱势群体为主要内容;四、慈善捐赠的决策者应与被捐赠者无利害关系。在理论基础部分分别阐释了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相关利益人理论和慈善投资理论,笔者比较赞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第二章是对国外的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的梳理,为下文作铺垫。本部分首先介绍了两大法系中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和日本的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的发展进程;然后分析美国从立法方面对公司捐赠的税收减免优惠和声誉激励制度,还限制破产或者濒临破产的公司无偿赠与,在判例上限定公司捐赠数额的合理性标准;最后介绍日本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与作出一些限制性规定相结合来达到公司慈善捐赠的社会效果。 第三章是归纳分析我国对公司慈善捐赠的决策制度、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的相关规定和存在的缺陷。本章分别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是我国公司慈善捐赠决策制度及其缺陷。在慈善捐赠决策主体方面,目前主要有“股东会主义”和“董事会主义”两种观点;在决策程序方面,《公司法》对此作了指导性规定,意在督促公司在章程中加以具体落实,充分尊重公司的自治权。决策制度的缺陷是决策主体单一,缺乏多元化体系。 二是公司慈善捐赠激励机制及其缺陷。具体包括税收激励机制和声誉激励制度,其缺陷是享有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过少;实物捐赠和直接捐赠均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得税前扣除;当年不足或超过税前扣除比例的部分不允许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声誉激励机制的激励方式单一。 三是公司慈善捐赠约束机制及其缺陷。具体包括《公司法》及《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关于公司慈善捐赠对象、数额、履行董事忠实勤勉义务的限定,并总结了约束机制的缺陷。 四是公司慈善捐赠权利救济机制及其缺陷。首先分析对公司的权利救济机制,当公司慈善捐赠决议无效时,公司可依法行使请求权,主张捐赠行为无效;当捐赠决议违反法定程序或公司章程时,公司可主张撤销该捐赠行为;要求有过错的捐赠决策者赔偿公司损失。其次阐述对股东的权利救济机制,具体包括股东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接着分析对公司债权人和受赠人的权利救济机制,最后总结了我国公司慈善捐赠权利救济机制的不足。 第四章是完善我国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的建议。包括五点:一是构建公司慈善捐赠决策主体多元化体系;二是逐步建立高效的捐赠激励制度;三是公司应在章程中明确慈善捐赠限额与程序;四是在《公司法》中引入经营判断原则规范董事勤勉义务;五是完善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制度。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通过比较系统地整合、分析,从现有法律体制内归纳梳理了对公司慈善捐赠的相关规定和制度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司慈善捐赠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 慈善捐赠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D922.18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公司慈善捐赠的概述13-19
- 第一节 公司捐赠的含义及分类13-14
- 一、公司捐赠的含义13
- 二、公司捐赠的分类13-14
- 第二节 公司慈善捐赠内涵及理论基础14-17
- 一、公司慈善捐赠界定14-15
- 二、公司慈善捐赠的法律性质15
- 三、公司慈善捐赠的理论基础15-17
- 本章总结17-19
- 第二章 公司慈善捐赠国外法律制度研究19-23
- 第一节 美国公司慈善捐赠相关法律制度研究19-20
- 一、美国公司慈善捐赠的经典案例19-20
- 二、美国公司慈善捐赠的激励性规定20
- 三、美国公司慈善捐赠约束性规定20
- 第二节 日本公司慈善捐赠相关法律制度研究20-21
- 一、引进公司社会责任理论20
- 二、日本鼓励公司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20-21
- 三、日本公司捐赠的限制性规定21
- 第三节 美日公司捐赠制度的不同及对中国的启示21-22
-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侧重点不同及对中国的启示21
- 二、激励措施的不同及启示21-22
- 三、约束性规定的不同及启示22
-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我国公司慈善捐赠的立法分析23-35
- 第一节 我国公司慈善捐赠的立法现状23-24
- 第二节 公司慈善捐赠决策制度及其缺陷24-25
- 一、关于公司慈善捐赠决策主体的讨论24-25
- 二、关于公司慈善捐赠决策程序的规定25
- 三、决策制度的缺陷25
- 第三节 公司慈善捐赠激励机制及其缺陷25-27
- 一、公司慈善捐赠激励机制在《公益事业捐赠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中的体现26
- 二、激励机制的缺陷26-27
- 第四节 公司慈善捐赠约束机制及其缺陷27-30
- 一、关于公司慈善捐赠对象的限定28
- 二、关于公司慈善捐赠数额的限定28-29
- 三、关于履行董事忠实勤勉义务的规定29
- 四、约束机制的缺陷29-30
- 第五节 公司慈善捐赠权利救济机制及其缺陷30-33
- 一、对公司权利的救济30-31
- 二、对股东权利的救济31
- 三、对债权人权利的救济31-32
- 四、对受赠人权利的救济32-33
- 五、公司慈善捐赠权利救济机制的缺陷33
- 本章小结33-35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的建议35-39
- 第一节 构建公司慈善捐赠决策主体多元化体系35-36
- 一、股东(大)会35
- 二、董事会35
- 三、法定代表人35-36
- 四、公司慈善基金会36
- 第二节 逐步建立高效的捐赠激励制度36-37
- 一、增加享有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36
- 二、增加实物捐赠可获税收减免的规定,建立非货币性慈善捐赠的估价体系36-37
- 三、增加结转规定,允许当年不足或超过税前扣除比例的部分结转到以后若干年度扣除37
- 第三节 公司在章程中明确慈善捐赠限额与程序37
- 第四节 在《公司法》中引入经营判断原则规范董事勤勉义务37-39
- 结语39-40
- 注释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娟;;公司慈善捐赠的税收问题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林灿铃;二战后美国法对日本法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2年03期
3 孙鹏程,沈华勤;论公司捐赠中的社会责任——以现行法为基础的制度设计[J];法学;2003年04期
4 杨玲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7年02期
5 戚枝淬;;论公司慈善捐赠决策权[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玲;公司慈善捐赠法律激励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超;公司慈善捐赠行为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3 罗莉;公司捐赠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暴秀丽;论公司捐赠制度[D];重庆大学;2011年
5 蔡宗翰;公司慈善捐赠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陈晶;公司慈善捐赠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朱颖琦;论公司法对公司捐赠行为的规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博;公司捐赠的利益冲突与权利制约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郭瑞;公司捐赠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0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