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股权化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14 05:02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本股权化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了继货币资本与物质资本之后促使企业获取更多收益的第三种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一起组成了公司这个契约,两者共享公司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从宏观上说,人力资本股权化能够完善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才结构,促使我国向创新型国家的方向迈进。从公司个体上说,人力资本股权化能使人力资本所有者与公司利益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调动其积极性,从而理顺代理问题,减少代理成本,最终促进公司的发展。 人力资本股权化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体现其人力资本价值较为有效的方式。股票这个契约能将内在的人力资本与公司连结在一起,使人力资本的价值与公司的收益挂钩。本文将公司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股份的方式定义为人力资本股权化,并将其划分为直接股权化与间接股权化两种模式。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就是在公司设立时,人力资本经过评估作价出资入股,与物质资本一起共同组成公司的资本。人力资本间接股权化是在公司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人力资本所有者基于过去已经投入的人力资本而获得公司股份。目前我国人力资本股权化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以及市场环境下还存在着不少的障碍,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风险控制。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人力资本股权化概述。本部分从人力资本、股权等基础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了人力资本的法律属性,划分了人力资本股权化的两种不同模式,即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与人力资本间接股权化,并对这两种模式做了比较,为人力资本股权化后文的论述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现实需求及法律基础。本部分阐述了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人力资本股权化的法理基础与公司法基础,明确了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在公司法中的适格性。 第三部分,我国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现状及障碍。首先,回顾了我国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的理论,并对地方法规对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的规定进行评析。其次,对我国人力资本间接股权化的三种实践形式,即股票期权制度、职工持股制度和股权奖励(技术干股与职务发明股权奖励),进行了介绍与评析。这三种制度分别对应了管理型人力资本、一般型人力资本以及技能型人力资本的股权化现状。最后,说明我国人力资本股权化的障碍在于法律体系不完善以及实务运行中存在问题。 第四部分,我国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设计。在当前我国的法律环境及市场条件下,人力资本股权化还不能完全放开,有必要对其适用范围加以限制,并辅以其他的风险控制制度,如人力资本出资者的强制人身保险制度、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公示制度,以达到财产安全与资本效率的平衡。 在人力资本股权化的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但是人力资本给公司经营带来的效益是无法否认的,并且人力资本的财产价值在经济学上已经被证明。所以,法律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使其在经济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 人力资本间接股权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1
- 一、人力资本股权化概述11-19
- (一) 人力资本概述11-15
- 1. 人力资本的概念、特点及类型11-14
- 2. 人力资本的法律属性14-15
- (二) 人力资本股权化的概念及分类15-19
- 1. 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相关概念15-16
- 2. 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分类16-19
- 二、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现实需求及法律基础19-26
- (一) 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现实需求19-21
- 1.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19
-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需求19-20
- 3. 激励人才的需求20-21
- (二) 人力资本股权化的法律基础21-26
- 1. 人力资本股权化的法理基础21-22
- 2. 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公司法基础22-26
- 三、我国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现状及障碍26-40
- (一) 我国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的现状26-30
- 1. 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的理论回顾及评析26-27
- 2. 地方法规关于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的规定27-29
- 3. 小结29-30
- (二) 我国人力资本间接股权化的现状30-35
- 1. 股票期权制度30-32
- 2. 职工持股制度32-33
- 3. 技术干股与职务发明股权奖励33-34
- 4. 小结34-35
- (三) 人力资本股权化面临的障碍35-40
- 1. 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的障碍35-37
- 2. 人力资本间接股权化的障碍37-40
- 四、我国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制度设计40-51
- (一) 完善人力资本股权化的法律体系40-42
- 1. 公司法40-41
- 2. 会计法41
- 3. 证券法41
- 4. 税法41-42
- (二) 限制人力资本股权化的适用范围42-44
- 1. 人力资本直接股权化的适用42-43
- 2. 人力资本间接股权化的适用43-44
- (三) 建立人力资本动态评估调整制度44-46
- 1. 评估方法44
- 2. 初期确定后期调整的评估原则44-45
- 3. 评估机构45-46
- (四) 形成人力资本股权化的风险控制机制46-47
- 1. 入力资本股权化的公示制度46-47
- 2. 风险准备金制度47
- 3. 强制人身保险制度47
- (五) 确立人力资本股的转让与退出机制47-51
- 1. 人力资本股的转让限制47-49
- 2. 人力资本股的退出机制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Q2育明;论股权性质及其对我国企业产权理论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2 江平,卞宜民;中国职工持股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
3 郝璐;;人力资本出资的适格性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左传卫;对人力资本出资的质疑[J];财贸研究;2004年05期
5 王碧英;;人力资本的出资障碍及其立法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冯果;也谈人力资本与劳务出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蒋大兴;人力资本出资观念障碍检讨及其立法政策[J];法学;2001年03期
8 项先权;;人力资本出资的比较法考察[J];河北法学;2010年10期
9 陈雪萍;;人力资本出资的法律地位及相关问题探讨[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袁钢;试论人力资本出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本股权化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6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