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食品安全责任机制探讨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共食品安全责任机制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 公私融合 协商规制 公民执法 先行赔付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损害后果相当严重,令人触目惊心,对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并且不断加强监管,但是实际治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食品仍然层出不穷。如何从根本上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在于责任没有落实到位。责任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灵魂,责任若不能落实,人们的行为便不能受到有力的约束。因此,本文将研究视角定位于责任,在公私融合的理念下,试图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角度全面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食品安全责任机制,以解决我国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困境,保障公共食品安全。 通过责任的社会性来分析食品安全责任的内涵,找出应当为食品安全问题负责的主体。实践中,食品安全出现问题,通常追究的是违法生产销售者的责任,而忽视了政府执法主体这一重要责任主体,政府无论从其产生的根源以及法律的规定来说,都具有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职责。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食品安全责任除了违法生产销售主体责任,还应当包括政府监管不力的责任。 公共食品安全问题具有一个特性,即同时涉及公法、私法领域。我国对食品监管采取的是食品卫生许可制,对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强调的是行政责任,而忽视了刑事责任以及民事责任,导致问题食品引起大范围的损害时,才引起人民的重视,而受害者却得不到充分赔偿。公私交融性是食品安全责任的重要品性,食品安全责任的规制需要公、私法的有效结合,在追究违法食品生产销售主体的责任时,应当公私并济,并且保障民事赔偿优先,切实维护受害者权益。 我国公共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现状以及困境是:首先,立法不完善,没有将执法主体作为重要的责任人,以及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过低,违法者猖獗;其次,执法机制不完善,行政执法主体监管失灵、责任不明确、监管资源有限,而对食品安全问题最关注的社会公众却面对问题食品无能为力,社会公共监管不足;再次,司法制度不完善,举证难、诉讼成本高,导致受害者不愿采取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间接造成违法者逃脱责任;最后,企业过于追求利润,缺乏社会责任感,而《公司法》以及《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社会责任条款流于形式。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困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首先,完善立法,细化政府执法主体责任,问责法制化,使追究相关主体责任有法可依,同时鉴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问题食品泛滥的国情,建议加大处罚力度,重典治乱;其次,转变监管的理念与模式,执法必严,强化政府监管与责任,同时扩宽执法主体,提出公民执法,还权于民,既能加强监督,又能节约行政资源,另外,有部分问题食品占领市场地位是由于消费者盲目追求低价导致,企业本身并非想违法,对此提出软法治理,提供给消费者、企业博弈的平台,民主协商有效规制;再次,完善诉讼制度,给消费者提供诉讼便利,落实违法企业的民事责任;最后,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借鉴地方先进经验,创新责任承担方式,消费纠纷由企业或工商局先行赔付。
【关键词】:食品安全 公私融合 协商规制 公民执法 先行赔付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16;F2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0
- 导论10-14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选题背景10
- 2、研究意义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国外研究现状11
- 2、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三) 本文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3-14
- 一、公共食品安全责任的基本概述14-17
- (一) 公共食品安全责任的内涵14-15
- (二) 公共食品安全的重要性15-17
- 1、关系社会公共安全15
- 2、关乎国家与社会的经济利益15-16
- 3、关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16-17
- 二、公共食品安全责任的公私融合品性17-23
- (一) 公私法融合的理论基础17-18
- 1、法理基础17
- 2、经济基础17
- 3、政治基础17-18
- (二) 公共食品安全责任的公私融合性18-20
- (三) 公共食品安全责任公私融合的外在特征和具体表现20-21
- 1、外在特征20-21
- 2、具体表现21
- (四) 分离与融合并存——司法实践中的困惑21-23
- 三、我国公共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现状及困境23-30
- (一) 责任立法不健全23-24
- 1、责任主体不完善23
- 2、企业违法成本过低23
- 3、政府问责制度法律缺失23-24
- (二) 执法机制不完善24-27
- 1、政府监管失灵,责任不明24-26
- 2、社会公共监管不足26-27
- (三) 司法诉讼困境27-28
- 1、举证难27
- 2、诉讼成本高27-28
- 3、司法资源浪费28
- (四)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28-30
- 四、公私融合理念下公共食品安全责任机制完善30-48
- (一) 立法完善30-33
- 1、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主体30
- 2、加大处罚力度,重典治乱30-31
- 3、问责法制化31-33
- (二) 公共食品安全治理的新途径——软法治理33-37
- 1、软法的概念及特征34-35
- 2、软法的价值35-36
- 3、软法的制定程序36-37
- 4、软法责任的实现机制37
- (三) 转变监管理念与模式37-43
- 1、强化政府监管与责任37-40
- 2、培育社会中间层力量40-41
- 3、完善公众参与机制41-43
- (四) 完善食品诉讼机制43-44
- 1、举证责任再分配43
- 2、建立奖励制度、简化诉讼程序43
- 3、建立集团诉讼机制、扩张诉讼效力43-44
- 4、强化司法能动性44
- (五)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44-46
- (六) 责任承担方式创新——消费纠纷赔付先行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通知[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4年13期
2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吉林政报;2004年18期
3 王比学;;筑起食品安全的生命防线[J];乡音;2004年09期
4 杨尚斌;欧盟关于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法律规定(摘要)[J];肉品卫生;2005年01期
5 ;我国近几年食品安全相关法规立法进程[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5年01期
6 ;关于印发梅州市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的通知[J];梅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年12期
7 ;完善首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J];北京观察;2006年04期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J];青海政报;2006年07期
9 吴良志;;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欧盟模式[J];未来与发展;2006年08期
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静;卢业举;顾亮;蒋俊树;谢倩;;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研究[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德明;周学娟;王于杰;;促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策略与方法[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郑勇;;关于构建武汉市“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5 姚晓林;;发展生态农业,开发食品安全[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吴永宁;;从科学发展观看小康社会建设中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7 张文涛;赵海霞;;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探讨[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4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永宁;;从科学发展观看小康社会建设中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A];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韩民春;陈娟;罗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思考[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自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名人代言的责任承担终于回归理性[N];东方早报;2009年
2 孙瑞灼;“毒奶粉”对食品安全立法的三重考验[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玲;哪些食品让人担心?[N];宝鸡日报;2005年
4 里冰;食品安全不能再“事后诸葛亮”[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记者 胡江南 实习生 马清华;五项措施力保食品安全[N];长江日报;2005年
6 孙凤忠;再次拷问食品安全机制[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孔润常;食品安全为何屡亮红灯[N];中国旅游报;2005年
8 李诗;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9 记者 李松;三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秦展扬邋记者 吴静;“食品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N];杭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日本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秦利;基于制度安排的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王华书;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郑火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许启金;食品安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策略与激励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施亚能;基于多Agent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模型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邱驰;影响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与风险分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志军;食品中生物胺及其产生菌株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扬;食品安全监管者法律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慧雄;食品安全主体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徐怡燕;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李新;风险社会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姚建明;基于风险分析原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谢玉辉;我国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晓丽;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责任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龚霞;食品安全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孙玉凤;入世后中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张莉;兰州市486名孕妇食品安全认知状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1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55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