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7:20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适用要件 适用范围 认定标准


【摘要】:摘要:2005年我国《公司法》的修改标志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然而,立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导致该制度在适用中出现司法实务难以操作和适用标准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其实施效果。为了使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真正发挥其作用与价值,对该制度的司法适用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理论界有关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研究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对主体要件、行为要件、结果要件的相关方面予以细化和明确。第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情形,主要对资本显著不足、人格混同、过度控制、法人人格形骸等情形下人格否认的适用标准进行抽象和总结。第三,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了公司人格否认适用的对象,领域等。第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认定标准,力图解决目前认定标准缺失的问题。除此之外,学者还就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反向适用,一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以及司法实务中举证责任的分配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在对学界提出的有关完善建议和方法进行整理分类后,提出要解决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障碍,关键要立足实践,并对法律条文本身予以分析、解读,从而明确该制度的适用要件和适用情形,以此为基础寻求可行的同一认定标准。
【关键词】: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适用要件 适用范围 认定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绪言10-16
  • 0.1 选题缘由10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0.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0.3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0.4 研究方法和内容14-16
  • 0.4.1 研究方法14
  • 0.4.2 研究内容14-16
  • 第一章 公司法人制度16-24
  • 1.1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16-20
  • 1.1.1 法人、人格与公司16-17
  • 1.1.2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特征17-18
  • 1.1.3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缺陷18-20
  • 1.2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20-24
  • 1.2.1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产生20-21
  • 1.2.2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本质特征21-22
  • 1.2.3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价值取向22-24
  • 第二章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实践24-29
  • 2.1 立法与司法实践现状24-26
  • 2.1.1 立法规定现状24-25
  • 2.1.2 司法运用现状25-26
  • 2.2 法律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6-27
  • 2.2.1 司法实践难以操作26
  • 2.2.2 法官未形成同一的认定标准26-27
  • 2.3 原因分析——立法规定过于原则27-29
  • 2.3.1 适用要件不明晰27
  • 2.3.2 适用情形不明确27
  • 2.3.3 具体适用标准缺失27-29
  • 第三章 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要件29-34
  • 3.1 主体要件29-30
  • 3.1.1 原告的适格性29
  • 3.1.2 被告的适格性29-30
  • 3.2 行为要件30-32
  • 3.2.1 滥用行为30-31
  • 3.2.2 主观恶意31-32
  • 3.3 结果要件32-34
  • 3.3.1 损害程度32
  • 3.3.2 责任承担32-34
  • 第四章 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情形34-42
  • 4.1 国内外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情形之概况34-36
  • 4.1.1 国外公司人格否认适用情形的概况34-35
  • 4.1.2 国内公司人格否认适用情形的概况35-36
  • 4.2 公司人格否认适用情形的再探讨36-39
  • 4.2.1 适用情形研究的不足36-37
  • 4.2.2 适用情形的分类标准37-38
  • 4.2.3 适用情形的内在结构38-39
  • 4.3 常见情形下公司人格否认的认定标准39-42
  • 4.3.1 人格混同情形下的认定标准39-40
  • 4.3.2 过度控制情形下的认定标准40-42
  • 第五章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42-48
  • 5.1 实体法上的完善42-44
  • 5.1.1 明确适用要件42
  • 5.1.2 明确适用范围42-43
  • 5.1.3 引入法定的适用情形43-44
  • 5.2 程序法上的完善44-45
  • 5.2.1 适格诉讼主体的界定44
  • 5.2.2 完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44-45
  • 5.3 其它完善建议45-48
  • 5.3.1 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45-46
  • 5.3.2 加强法官职业素养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婷;;论公司成立时资本显著不足的责任承担——应否援引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之我见[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2 石少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3 朱慈蕴;我国《公司法》应确立揭开公司面纱规则[J];法律适用;2005年03期

4 赵旭东;;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适用情况分析[J];法律适用;2011年10期

5 龙翼飞;何尧德;;我国公司法最新修订评析[J];法学杂志;2006年02期

6 吴建斌;;公司法人格否认成文规则适用困境的化解[J];法学;2009年07期

7 张兄来;李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8 王雁;;论一人公司中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匡俊;;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后果[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朱海蓉;;浅谈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司法适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582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582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