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人口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17 07:50

  本文关键词:《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国际法的发展:历史回顾、重新审视与评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0年

人口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柯妍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了气候变暖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与紧迫性。严峻的现实促使各国政府寻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国际社会为减缓全球气温升高正在进行的艰难而不懈的谈判,并建议遏制全球气候进一步恶化的机制。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度增长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根源所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温室气体,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深入研究人口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对人口与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人口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研究人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且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气候变化减排的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467;C924.2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第1章 绪论7-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
  • 1.2 概念界定7-8
  • 1.3 相关理论8-11
  • 1.4 研究综述11-13
  • 1.5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13
  • 1.6 内容与结构13-15
  • 第2章 人口发展与生态环境15-21
  • 2.1 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15
  • 2.2 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15-18
  • 2.3 人口发展与环境18-21
  • 第3章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机制21-27
  • 3.1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21-23
  • 3.2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机制23-27
  • 第4章 人口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27-33
  • 4.1 人口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7-30
  • 4.2 人口因素在气候变化框架中的作用30-33
  • 第5章 我国人口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33-41
  • 5.1 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内容33-34
  • 5.2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34-38
  • 5.3 促进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38-40
  • 5.4 结论40-41
  • 注释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摘要46-48
  • ABSTRACT48-4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月;开放经济下影响我国CO_2排放的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国际法的发展:历史回顾、重新审视与评述[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5年00期

    2 张云樵;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状况及其后果[J];史学集刊;1986年01期

    3 王军;;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8年08期

    4 杜志华,杜群;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发展:从温室效应理论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J];现代法学;200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瀚知;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调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张润华;论人口问题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孙离凤;;皖北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改善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3 叶思群;叶伟青;;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梅州绿色崛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4 赵慧;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对山东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原向阳;任一新;郭平毅;;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6 张鑫;付永胜;黄帅;龙平;;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气容量核算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7 汪任澜;梅凤乔;;遗传资源多样性与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冲突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8 王玉梅;侯光良;王小梅;;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适应的生态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9 姚远;;生态需水量与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10 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太海;;企业绿色经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代杰瑞;杨恩秀;庞绪贵;王增辉;胡雪平;郑伟军;;山东省东部地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4 王琨;谢立斐;董洪璞;;中国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王俊贤;;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窦玉珍;余洁;;完善我国水资源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文革;许恩信;;论我国国际河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宋娇;;我国森林法修改的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德林;张胜敏;;我国预防突发气象灾害风险的法制建设[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10 焦玉石;;理解低碳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谷化铮;我国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袁志宇;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汤亮;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陶瓷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李海博;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巩淑丽;辽宁省城市家庭和谐发展的体育实现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蕾;中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保障措施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田华;高速公路环境损益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2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3 郭朝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4 杨红强 ,张晓辛;《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碳贸易与环保制约的协调[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5 牛海霞;胡佳雨;;FDI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性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5期

    6 赵玉敏;;低碳经济的约束、挑战和机遇[J];国际贸易;2009年11期

    7 夏先良;;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J];国际贸易;2009年11期

    8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9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10 林伯强;魏巍贤;李丕东;;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毅刚;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灿伟;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胡佳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彬;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4 吴皓炜;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莉萍;人类消费增长的代价[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薛家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3 陶迎;对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法理分析——国际环境法的视角[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4 尹辅朝;论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问题[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冯希举;;解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J];地理教育;2007年01期

    6 周洪钧;;《京都议定书》生效周年述论[J];法学;2006年03期

    7 赵文波,曾超;我国农业人口问题的教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4期

    8 张海滨;;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挑战与机遇[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6期

    9 王存美;张家口市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朱栋梁,雷鸣,蓝甲云;论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棉;论气候领域的国际合作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树庆;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资源科学;1994年01期

    2 周亚;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4 汤海燕;广东省近40年来气候变化初探[J];广东气象;2003年01期

    5 陈英慧,王志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J];河南气象;2005年01期

    6 Lohmann G ,张光威;气候的过渡:冰期—间冰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制约与反馈机制[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3期

    7 贾朋群;胡英;;2005年Nature杂志刊载的气候文献[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4期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成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4期

    9 ;气象科技动态[J];浙江气象;2009年04期

    10 K.Hasselmann;吴懋峥;;随机气候模式的建立和检验[J];浙江气象;198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胡菊芳;;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李茜;张绍恢;陈敏;;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6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唐湘玲;吕新;;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淑香;;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赵秀兰;;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2 本报记者 朱隽;[N];人民日报;2005年

    3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华凌;[N];科技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N];人民日报;2008年

    6 记者 刘向 马世骏;[N];人民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菡娟;[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N];新华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韶辉;[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林而达 采访人 王丽 单丽静;[N];中国气象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乾红;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D];武汉大学;2010年

    6 傅聪;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彭黎明;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朱红根;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影响的经济分析及其适应策略[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陈新伟;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10 龚微;气候变化国际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杰;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孟丹丹;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坤慧;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婧辉;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熊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本文关键词:《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国际法的发展:历史回顾、重新审视与评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2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