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简介_《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与国际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师范大学》 2012年
梁启超与国际法
于婷婷
【摘要】:国际法在晚清输入中国后,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近代新知识分子的重要代表人物,梁启超对国际法的了解、认识和研究,在近代中国人认识国际法的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值得进行细致的考察。 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梁启超对国际法认识和理解过程,力图对梁启超的国际法观念及外交主张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梁启超早期对国际法的接触和评价。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已对《万国公法》等国际法译著有相当的了解。作为维新派重要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秉承其老师康有为的思想,提出“以公法通春秋”的国际法观念,认为公法是公理的体现,是理想的世界秩序的体现,对国际法的精神价值予以高度肯定。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十四年间国际法观念的转变。在日本思想界国家主义观念的影响下,梁启超目睹日本由弱转强的变化后,形成新的国际秩序观,将强权与国际法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呼吁依靠国家主义,使中国成为竞争世界的强者;同时他对国际法在外交上的现实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主张运用国际法和外交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并以国际法为根据,对中国的现实外交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第三部分介绍民国时期梁启超的国际法观念及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梁启超此时的国际法观念延续了流亡日本时期形成的认识,强调国际法的实用价值,认为国际法是大国之间势力均衡的产物。在这一时期,梁启超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国际法点评国内外时政大事,如护国战争、《国际联盟规约》及《国际劳工规约》等,并就国际政治秩序问题进行了自己的认识。 梁启超一生对国际法的认识,随着现实而不停变化。但他对国际法的关注,始终以中国的自立自强、成为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为目标,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启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乾;陈积敏;;论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国联成立的认识和参与[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卫明;;晚清国际法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谢本书;唐克敏;;梁启超与护国战争[J];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01期
4 周伟芳;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法学[J];档案与史学;2003年03期
5 修志君;;近代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胜渝;中国近代国际法探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7 张永;护国运动时期梁启超“革命”概念剖析——“告别革命”谈何容易[J];史学月刊;2002年06期
8 王其勇;陈积敏;;论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国际联盟成立的认识和参与[J];天中学刊;2008年01期
9 王中江;进化主义原理、价值及世界秩序观——梁启超精神世界的基本观念[J];浙江学刊;2002年04期
10 边笑非;;论梁启超的法学思想——认识法学家梁启超[J];魅力中国;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昂;;司法独立:在理念与制度之间——评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张卫华;;国际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张卫彬;;国际习惯法在我国适用探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宋成有;;安重根“东洋和平论”评析——兼谈安义士义举与“日韩合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7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8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杨思信;;“教育和宗教分离”思想输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恽艳茹;论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韩逸畴;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彭朔弦;《开普敦公约》在我国适用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民;外空立法的优先性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顾绍文;1996年HNS公约的新发展及我国对该公约的应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况落华;;大沽口船舶事件:晚清外交运用国际法的成功个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程鹏;西方国际法首次传入中国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3 张用心;;《万国公法》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李淑娟;“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处活动评析[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5 曹英,刘苏华;论早期维新派的国家主权观念[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邹芬;;近二十年对郭嵩焘与国际法问题研究综述[J];船山学刊;2006年01期
7 丁光泮;试论北京同文馆对近代国际法的翻译与教学[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曹胜,柳宾;试论国际法的输入对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影响[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田涛;丁韪良与《万国公法》[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5期
10 李胜渝;中国近代国际法探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举,王玫黎;国际法观念与中国法的近代转型[J];天府新论;1999年01期
2 王超杰;;明末清初国际法“曲高和寡”原因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3 管伟;论中国近代国际法观念的肇兴[J];政法论丛;2004年03期
4 田涛;19世纪下半期中国知识界的国际法观念[J];近代史研究;2000年02期
5 陈策;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述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刘新华,曹令军;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外交策略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赵婕;;法治进程中的公民、公德与公法[J];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8 王利民;;论外国人私法地位的本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宋仁;;浅谈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J];法学杂志;1989年04期
10 罗兴佐;梁启超论帝国主义思想初探[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6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7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8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9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10 陈绛;;蔡松坡将军的精神遗产[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N];中国档案报;2004年
2 李端 刘东虹;[N];光明日报;2002年
3 李丽;[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4 侯福志;[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记者 王大庆 庄建;[N];光明日报;2010年
6 孙杰;[N];中国审计报;2002年
7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张家康;[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李祥鹤;[N];团结报;2000年
10 郭松民;[N];协商新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2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4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5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6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8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婷婷;梁启超与国际法[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宇;从国际法视野看同治年间教案(1861-1870)[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波;晚清政府接受和运用国际法过程中的失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6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7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8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10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与国际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7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