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法:理想与现实之间

发布时间:2016-12-16 22:31

  本文关键词:洋务派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注释
[1][3][5][7][34][53][55][76][80] 田涛:《 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 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4、1、34、296、210、305、306、321、322页。
[2]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的注意,且产生出了一些成果。主要有戚其章:《国际法视野下的甲午战争》,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田涛:《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刘悦斌:《薛福成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田涛:《19世纪下半期中国知识界的国际法观念》,《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韩小林:《洋务派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运用》,《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4] 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6页。
[6] 1864年,总理衙门曾“暗采”《万国公法》的相关内容,解决了普鲁士驻华大使在大沽口外扣留丹麦货船的事件。参见王维俭:《普丹大沽口船舶事件与国际法传入中国》,《学术研究》,1985年第5期。此外,在中、俄交收伊犁谈判时,受命赴彼得堡谈判的曾纪泽也试图以国际法作为谈判的依据,而且当时的总理衙门对此也有表示。
[8][10][49][50][54]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五),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199、15、552、531、557页。
[9]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四),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322页。
[11][75]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一册)卷38,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6、25页。
[12] 瞿骏:《薛福成与中法战争》,《历史教学问题》, 2000年第3期。
[13] 刘国华:《略论薛福成充当幕僚时的外交思想》,《江南论坛》,2004年第8期。
[14][15][18][20][21][22][24][25][26][27][28][29][46][51][69][72]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197、224、218、218、218、217、219、219、219、223、223、230~231、231、167、415页。
[16][47][65][67] 刘悦斌:《薛福成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
[17] 韩小林:《洋务派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运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19][36][57][62] 丁凤麟:《薛福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174、176、177页。
[23] 薛福成指的是1846年4月的《英军退还舟山条约》。该约中有条款称:“英军退还舟山后,大清大皇帝永不以舟山等岛给他国;舟山等岛若受他国侵伐,大英主上应为保护无虞,仍归中国据守”等。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70~71页。
[30][38][45][64][66]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90、193、180、206、221页。
[31][37][39][40][41][42][43][44][58][59][60][61][63]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委员会编:《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88、171、168、172~173、169、172、170、173、162、164、166、166、166页。
[32][52][56] 张振鹍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法战争》(二),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26、186、181页。
[33] F.H.Hinsley: The New Combridge Morden History: Ⅵ, Material Progress and World-Wide Problems(1870-1898), 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p450.
[35] 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一册)卷45,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
[48]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七),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251页。
[68] 关于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为什么没有明确的“明发谕旨”“公告战期”的问题,田涛等人认为一个实际性的牵制因素是当时的购运军械问题。当时清政府的军械依赖进口的事实,使其产生了“但恐局外例严,我亦不便”的恐惧,因此而没有“明发谕旨”“公告战期”。参见田涛:《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07~308页。
[70] 薛福成此后并没有回到李鸿章的幕府继续担任幕僚,而是继续留在地方任职。1890年又奉命出使西方,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在外交上颇有建树。
[71][78] 薛福成:《庸庵文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4、105页。
[73][74] 王铁崖:《中国与国际法—历史与当代》,《中国国际法年刊》(1991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第39、44页。
[77] 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一册)卷16,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79] Rune Svarverud. Social Drawinism and China’s Relationship with Korea and Japan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EB/OL].
参考文献
[1] 田涛. 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M]. 济南: 济南出版社,2001.
[2] 王铁崖. 国际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5.
[3] 中国史学会主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五)[Z]. 上海: 新知识出版社, 1955.
[4] 中国史学会主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四)[Z]. 上海: 新知识出版社,1955.
[5] 王彦威,王亮编. 清季外交史料(第一册)[Z].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
[6] 瞿骏. 薛福成与中法战争[J]. 历史教学问题, 2000(03):42-45.
[7] 刘国华. 略论薛福成充当幕僚时的外交思想[J]. 江南论坛, 2004(08):55-56.
[8] 丁凤麟,王欣之编. 薛福成选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9] 刘悦斌. 薛福成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02):119-123.
[10] 韩小林. 洋务派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运用[J].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3):11-16.
[11] 丁凤麟. 薛福成评传[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2] 中国史学会主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三)[Z].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5.
[13] 中法镇海之役资料选辑委员会编. 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Z].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14] 张振鹍主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法战争(二)[Z]. 上海: 中华书局, 1995.
[15] F.H.Hinsley.The New Combridge Morden History:Ⅵ.Material Progress and World-Wide Problems(1870-1898)[M].London 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16] 中国史学会主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七)[Z]. 上海: 新知识出版社, 1955.
[17] 薛福成. 庸庵文别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18] 王铁崖. 中国与国际法—历史与当代[A]. 中国国际法学会主编. 中国国际法年刊(1991年)[C].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5-116.
[19] Rune Svarverud. Social Drawinism and China’s Relationship with Korea and Japan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EB/OL].
[20] 田涛. 19世纪下半期中国知识界的国际法观念[J]. 近代史研究,2000(02):102-135.
[21] 钟叔河. 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M]. 上海: 中华书局,1985.
[22] 戚其章. 国际法视野下的甲午战争[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23] 王铁崖编.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24] 柳宾. 国际法的输入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J]. 天津社会科学,2001(01):85-88.
[25] 王维俭. 普丹大沽口船舶事件与国际法传入中国[J]. 学术研究, 1985(05):85-90.
[26] 程鹏. 西方国际法首次传入中国问题的探讨[J].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05):105-110.
[27] 冯君. 论薛福成与中法战争[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01):81-84.
[28] 梁义群,陈九如. 薛福成援越抗法方策和在镇海战役中的实践活动[J]. 历史档案, 1995(04):101-106.
[29] 蔡永明. 论晚清洋务思想家的近代外交观[J].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04):125-132.


  本文关键词:洋务派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16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