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海洋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基础

发布时间:2017-01-03 17:05

  本文关键词:国际法视野下共同开发南海的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 2005年

论海洋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基础

常明霞  

【摘要】:大陆架制度是在各国对近海矿物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争夺过程中产生的,被称为“海洋法宪章”的《海洋法公约》中对于大陆架范围规定以及大陆架划界原则的规定并不统一,造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多处海域的权利争议,为了尽早开发利用海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为促进最终大陆架的划界协议的达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首先在海湾地区出现了两国共同开发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协议;六十年代又出现了在划界的同时简要规定共同开发的条款,以解决跨越大陆架界线的同一矿藏问题。立足于解决海洋资源争议的共同开发制度产生了,所谓共同开发是指主权国家在划界前或划界时,以开发协议或划界协议中的单一地质构造条款或开发条款为依据,对跨越这些国家海洋边界线的海域或权利主张重叠的争议海域的矿物资源进行的勘探开发活动。从五十年代至今,全世界共出现了20多个共同开发的实践,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共同开发在国际法上的法律基础是这项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的是国家何以有权进行共同开发的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的大陆架制度是共同开发的基本法律依据,沿岸国依据公约在大陆架上享有的主权权利是其选择共同开发模式的基础;共同开发的另一个基本法律依据是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合作原则,资源的缺乏和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日益加深解释了为什么合作原则是共同开发的法律基础这一问题。大陆架上矿藏的统一性使得有关国家处于权利义务相互影响和平衡的关系中,保护矿藏的统一性是有关国家共同利益的需要,它要求国家对共同矿藏负有合作的义务,这里的合作要求有关国家应当履行善意谈判和实施相互克制而禁止单方面开发的义务。共同开发并不是一项国际法上的义务,它是建立在有关国家之间睦邻友好与合作的政治意愿基础上的,是国家的任择性行为。除了大陆架制度和合作原则,进一步而言,双边划界条约中的“单一地质构造条款”和《海洋法公约》83条第3款临时安排的规定分别是跨界共同开发和争议海域共同开发的直接的法律依据。有关国际司法判决书、调解书关于共同开发的论述为共同开发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并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我国而言,在东海、南海与周边国家都有海洋划界的问题,大片海域属于主张重叠海域,由于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并且有些海域涉及多个国家,情况复杂,在我国周边海域尤其是东海的共同开发自提出至今进展并不顺利。由于中国在外交方面多年的努力,目前在南海的开发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93.5
【目录】:

  • 引言7-9
  • 一 共同开发的含义及产生与发展9-15
  • (一) 共同开发的定义9-12
  • 1 广义的共同开发9-10
  • 2 狭义的共同开发10-12
  • (二) 共同开发的产生及发展12-15
  • 二 共同开发的法律基础15-29
  • (一)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的大陆架制度是共同开发最基本的法律依据15-18
  • 1 沿岸国对于大陆架上的矿物资源所享有的权利15-16
  • 2 沿海国在大陆架上享有权利的性质16-17
  • 3 沿海国在大陆架上的“主权权利”是共同开发最基本的法律依据17-18
  • (二) 共同开发的另一个法律基础——合作原则18-22
  • 1 跨界海域的共同开发与合作原则19-20
  • 2 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与合作原则20-21
  • 3 合作原则的要求21-22
  • (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3条第3款为重叠海域划界前的共同开发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22-26
  • 1 有关“临时安排”规定的由来23-24
  • 2 《公约》临时措施的规定是重叠海域划界之前共同开发的更直接的法律依据24-25
  • 3 共同开发与大陆架划界的关系25-26
  • (四) 划界协定中可以作为共同开发法律依据的条款26-29
  • 1 划界协定中的“单一地质构造条款”是协定当事国进行共同开发的直接法律依据26-27
  • 2 在划界协议中规定的共同开发的条款27-29
  • 三 国际司法案例的裁决中对共同开发的支持29-32
  • (一) 国际法院北海大陆架案判决书29-30
  • (二) 国际法院突尼斯—利比亚案判决书中埃文森法官的“异议”30
  • (三) 冰岛挪威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报告30-32
  • 四 现有的国际实践为共同开发提供了范例和实践支持32-38
  • (一) 1976年英国与挪威关于弗里格天然气田的共同开发32-34
  • 1 进行共同开发的背景32-33
  • 2 共同开发协议的核心内容33
  • 3 对本协定的评价33-34
  • (二) 1989年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关于在印度尼西亚东帝汶省和北澳大利亚之间的合作区条约》34-38
  • 1 条约的背景34
  • 2 条约的主要内容34-36
  • 3 对于澳—印尼共同开发条约的评析36-38
  • 五 中国与共同开发38-44
  • (一) 东海的共同开发39-41
  • (二) 南海的共同开发41-44
  • 结论44-46
  • 参考书目46-48
  • 后记4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冠钰;澳大利亚的海洋法实践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迟远达;中日“东海共识”浅析及东海共同开发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冯立铨;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国际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赵媛;南海油气田资源开发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任亚先;中日东海争端与中国海洋权益[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倪志杰;近代以来东海疆域问题的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马秋;中国南海矿产资源开发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理海;从国际法看我国对南海诸岛无可争辩的主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杨晓杰;;对南海主权纷争形势的若干思考[J];长江论坛;2010年01期

    3 李南杰;“南海问题”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4 李毅;论澳巴海洋边界划分方法之特色及其对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之借鉴意义[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5 李广义;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国际法依据辨证[J];当代法学;2005年03期

    6 曲波;;对大陆架划界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6年04期

    7 彼得·纽金,刘樊德;澳大利亚与未来亚洲——在中国社科院澳新中心的演说(摘要)[J];当代亚太;2000年06期

    8 朱凤岚;中日东海争端及其解决的前景[J];当代亚太;2005年07期

    9 朱凤岚;;“日韩大陆架协定”及其对东海划界的启示[J];当代亚太;2006年11期

    10 张耀光,王圣云,宋欣茹,耿雅冬;大陆架在国家可管辖海域划界问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炳辉;共同开发海洋资源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立杰;试论钓鱼岛领土争端[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李晓述;澳大利亚州际法律冲突问题初探[D];武汉大学;2004年

    3 张敏;试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宋冬;共同开发制度与南沙问题[D];外交学院;2005年

    5 李慧玲;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及现实前景[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伟;中日能源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鞠光宇;从最新国际海洋划界案例看中日东海划界原则的适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张璇;中日钓鱼岛争端与东海大陆架划界[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石鹏飞;南沙群岛争端和平解决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李涛;论大陆架划界的法律制度[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温耀原;;国际法视野下共同开发南海的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12年10期

    2 于谨凯;于梦璇;;国家间海洋资源共同开发博弈策略分析——以韩中两国为例[J];渔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3 谢子远;闫国庆;;澳大利亚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及我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软科学;2011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娄智宇;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韩纪翔;专属经济区划界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赵媛;南海油气田资源开发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周莉;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叶鑫欣;南海海洋资源共同开发法律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6 鞠京烜;新地缘政治形态下的中日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姚丽洁;南海划界问题的国际法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叶雷;东海与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肖瑶;印度介入南海的地缘政治影响及中国的对策[D];湖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海龙;张三保;;对中日东海划界的现实思考——从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3期

    2 彭韩铭;;从“东海之争”看中国大国之略[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3 江新凤;;中日:东海油气田怎样开发[J];世界知识;2008年14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0年05期

    5 于海南;;中日东海问题及共同开发前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6 石莉;;国际实践中海域划界与共同开发的替代和共存模式[J];太平洋学报;2010年04期

    7 王玫黎;“搁置争端、共同开发”: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方式[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2期

    8 陈万平;;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及维护海洋权益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年08期

    9 陈万平;;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与维护海洋权益的策略[J];太平洋学报;2009年05期

    10 程秀丽;;东海划界及油气争端的国际法评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亚芸;;南海“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前景——兼评国际社会解决南海争端的提案[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李金明;;南海争议区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实行前景[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贾琳;;东北地区国际河流的流域共同开发机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方兰;余平;;SeaBeam系统的技术改进及其在大陆架勘测专项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阮健;肖志梅;;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肠降血糖素类似物依克那肽(Exenatide)[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龚萱;;“法律基础”课合作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7 潘光;;邓小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战略思维和中国和平外交的发展[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陈会林;;“法律基础”课程定位与教育实效的思考[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石裕东;;“法律基础”课实践性考试改革探讨[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瑞敏;刘怀山;;地球物理划界与海洋权益保护[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五)——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倩;[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乐绍延;[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早报记者 周云;[N];东方早报;2007年

    4 ;[N];人民邮电;2006年

    5 周辉;[N];通信产业报;2006年

    6 ;[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姚传富;[N];人民邮电;2005年

    9 顾晓鸣;[N];东方早报;2005年

    10 马占云;[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秋竺;争议区域石油资源共同开发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云凯;东海大陆架渔业生态系统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S. Morris Cooper(马龙);利比里亚大陆架和盆地的重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沈鹏;二战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区域美国外交决策研究—资源与利益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5 孙炳辉;共同开发海洋资源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6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7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6年

    9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李成义;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明霞;论海洋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宋冬;共同开发制度与南沙问题[D];外交学院;2005年

    3 叶雷;东海与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崔海培;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进展与困境[D];外交学院;2010年

    5 叶鑫欣;南海海洋资源共同开发法律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6 迟远达;中日“东海共识”浅析及东海共同开发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吕亚楠;北极资源开发的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赵媛;南海油气田资源开发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徐翔;中日东海大陆架共同开发区域的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倪志杰;近代以来东海疆域问题的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法视野下共同开发南海的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33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d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