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9-03-31 19:43
【摘要】:顺应国际投资格局及规则的演变,《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投资章节在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的设计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若干细节上体现出对东道国主权权益的适当关切,包括启动投资仲裁的限制、仲裁员选任的要求、赔偿范围和费用承担的规定以及其他章节中的相关例外条款等。尽管如此,ISDS机制向投资者倾斜的主基调并未改变,表现在上诉机制依然缺位、"岔路口"条款设置不够彻底、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仲裁机构和规则更加多样化,以及ISDS仲裁裁决的执行同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相挂钩等。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发达国家投资者利用国际仲裁挑战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规制权,仍将是ISDS机制运行中的"主旋律"。
[Abstract]:Respon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atterns and rules, the investment chapter of the Transatlant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 presents some new features in the design of the 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SDS), Appropriate concerns about the sovereign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host country are reflected in a number of details, including restrictions on the initiation of investment arbitra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selection of arbitrators, provisions on the scope and cost of compensation, as well as relevant exceptions in other chapters. Nevertheless, the main tone of the tilt of the ISDS mechanism towards investors has not changed, as reflected in the absence of an appeal mechanism, the incomplete setting of the "crossroads" claus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and rules available to investors. And the enforcement of ISDS arbitration award and inte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are linked.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by investor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o challenge the regulatory rights of host count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remain the main them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ISDS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分类号】:D99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华,金朝晖,胡东;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作及律师的作用[J];中国律师;2000年03期

2 都亳;我国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应对策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3 ;“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程序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京举行[J];中国司法;2001年02期

4 倪世雄,成帅华;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发展中国家[J];国际论坛;2001年01期

5 张玉卿;;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认识[J];中国法律;2002年01期

6 孙艳丽;WTO争端解决机制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孙智慧;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优点及不足[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王春婕;论发展中国家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运用[J];当代法学;2002年11期

9 陈立虎;论WTO争端解决机制适用的协定、诉讼和主体[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王新;WTO争端解决机制和下一轮谈判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律师世界;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孝柏;;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程序正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陈敬;;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的应对[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家力;李舒;;中国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应对[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4 陈琛;;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5 余敏友;;WTO争端解决机制:成就与问题[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立文;;简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控制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工具[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余敏友;;论欧共体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政策与实践[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明钱;;浅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调解[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9 李巧玲;;小议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执行争议程序[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龚柏华;;入世以来中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回顾与展望[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廷;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N];国际商报;2003年

2 冯霞;解读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10年

3 记者 崔鹏;中方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11年

4 李小军;WTO争端解决机制介评及应对策略[N];福建日报;2002年

5 张卫;WTO争端解决机制简介[N];法制日报;2002年

6 韩立余;对争端解决机制的再认识[N];国际商报;2003年

7 张晓东;争端解决机制面临挑战[N];国际商报;2003年

8 汤春来;研究WTO争端解决机制应对未来的贸易纠纷[N];经济参考报;2001年

9 陈 彬;发展中的APEC争端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邢梦宇;运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心态更成熟[N];中国贸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权家敏;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毛燕琼;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与改革[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鹏基;网络交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吕微平;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正当程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赵恩广;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争端解决机制在WTO框架下的并存及拓展[D];复旦大学;2010年

7 易波;WTO非违法之诉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永杰;WTO补贴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印辉;WTO环境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韩逸畴;WTO贸易政策灵活性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磊;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D];西北大学;2009年

2 向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于虹;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丹丹;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蓝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郝耀华;发展中国家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7 庄伟;发展中国家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轶坚;《能源宪章条约》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管辖重叠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徐晟;南共体争端解决机制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胡晓琳;WTO争端解决机制效率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1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451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