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质正义取向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质正义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代国际私法的发展,是欧洲传统冲突法理论与美国现代冲突法理论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我国《法律适用法》”)顺应趋势,在构建国际私法体系时,选择了规范性强且易于操作的冲突正义为第一性要素,以规则为基本的法律形式;同时,它借鉴了美国冲突法方法性的革命成果,丰富了法律选择方法,突出了对实质正义的追求。然而,我国《法律适用法》在从属性冲突规则、侵权冲突规则的制定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上略显保守,不利于实质正义的实现,有待完善。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分歧与融合。欧洲传统国际私法追求“冲突正义”,要求充分保障法的安全价值,维护冲突法秩序的稳定。美国现代国际私法追求“实质正义”,关注国家政策的实现以及个人实体性权利的维护。然而,国际私法的发展必然要求填补“规则”与“方法”之间的缺口,实现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契合。于是,欧洲与美国的国际私法体系,分别出现了采纳多元化法律选择方法与孕育新冲突规则的趋势。第二章讨论了我国《法律适用法》中的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理念的体现。我国《法律适用法》在形式上丰富了多边冲突规范的种类,即从属性冲突规范、种属性冲突规范、选择性冲突规范以及保护性冲突规范,并吸收了“政策定向”方法,扩展了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提升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贯彻了保护弱者利益的理念、增加了结果导向冲突规则的数量。以上种种不仅强化了冲突正义,更突出了对实质正义的追求。第三章分析了我国法律适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涉外民事司法实践中所采用的法律适用方法仍然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意思自治原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我国《法律适用法》试图丰富法律选择方法,但它对最密切联系原则援引机制的规定模糊不清、属人法连结点范围狭窄,对侵权规则的规定也不够全面、细致。此外,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地法过度适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第四章对我国法律适用立法及司法提出建议。针对我国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法律适用立法及司法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进行完善:明确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方式、补全属人法连结点、细化侵权冲突规则、完善有限的立法单边主义以及克服过度的司法单边主义倾向。
【关键词】:冲突正义 实质正义 种属性冲突规则 选择性冲突规范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7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第一章 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分歧与融合9-17
- 一、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分歧9-11
- (一) 欧洲传统冲突法的“冲突正义”理念9-10
- (二) 美国现代冲突法的“实质正义”理念10-11
- (三) 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分歧之解析11
- 二、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融合11-17
- (一) 海牙公约:呈现灵活化趋势12-13
- (二) 欧洲与美国:规则与方法相结合13-17
- 第二章 我国《法律适用法》的正义理念17-29
- 一、我国《法律适用法》中冲突正义价值理念的体现17-20
- (一) 《法律适用法》中的从属性规则17-18
- (二) 《法律适用法》中的种属性规则18
- (三) 《法律适用法》中的选择性规则18-19
- (四) 《法律适用法》中的保护性规则19-20
- 二、我国《法律适用法》中实质正义价值理念的体现20-29
- (一) 意思自治原则的范围得到扩展20-23
- (二)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得到提升23-25
- (三) 保护弱者理念得到贯彻25-26
- (四) 结果定向冲突规则数量增多26-29
- 第三章 我国法律适用现状以及《法律适用法》存在的问题29-39
- 一、我国涉外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情况29-33
- (一) 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30-32
- (二)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32-33
- (三) 法院地法的适用33
- 二、我国《法律适用法》存在的不足33-39
- (一) 最密切联系原则模糊不清34-35
- (二) 属人法连结点范围狭窄35-36
- (三) 侵权冲突规则粗略36-37
- (四) 法院地法过度适用37-39
- 第四章 我国法律适用立法完善建议39-45
- 一、完善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具体适用规则39-40
- (一) 明晰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方式39
- (二) 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补缺方法39-40
- (三) 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例外规则40
- 二、丰富属人法连结点40-41
- (一) 我国不宜排除国籍连结点40-41
- (二) 属人法连结点的技术处理41
- 三、细化侵权冲突规则41-42
- (一) 明确各准据法适用顺序41-42
- (二) 完善特殊侵权冲突规则42
- 四、合理运用单边主义42-45
- (一) 完善有限的立法单边主义42-43
- (二) 克制过度的司法单边主义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谢辞48-49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研究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元;;论我国法律适用法体系及其协调和冲突[J];东方法学;2011年03期
2 江保国;;迷宫中的路径:论《法律适用法》之适用[J];行政与法;2011年07期
3 吴之翔;;传承与发展:法律适用法的折衷式路径[J];山东审判;2012年01期
4 孙倩;;中国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评析——以《法律适用法》第44条为视角[J];前沿;2012年24期
5 屈广清;;中国海事法律适用法修改的具体建议[J];海峡法学;2011年02期
6 邓志坚;;论我国国际私法新法与旧法的关系——《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1条引发的思考[J];研究生法学;2012年02期
7 鲁天文;;国内民事法律适用法初探[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8 范诚;;《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的亮点与不足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23期
9 洪莉萍;;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评析[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李健男;票据法律适用法比较研究[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教授 刘宁元;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体现中国特色[N];法制日报;2011年
2 吕岩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和谐世界建设[N];光明日报;2010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 田萌 何其生;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经常居所的界定[N];人民法院报;2012年
4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连斌;制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应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李吉斌 本报记者 陈丽平;涉外法律趋于完善的标志性立法[N];法制日报;2010年
6 记者 席锋宇;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明年起草[N];法制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先明;规范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有关问题[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记者 宋识径;明年将起草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运成;我国“直接适用的法”规范的适用[D];外交学院;2016年
2 郭晓欢;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质正义取向[D];福州大学;2014年
3 郝晓飞;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合同法律适用原则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梁春霞;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经常居所地”[D];暨南大学;2013年
5 严燕;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体系[D];苏州大学;2011年
6 尹芮;中欧涉外侵权冲突法适用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吴丹;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李夏;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条的适用[D];暨南大学;2014年
9 胡蓉;完善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立法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顾欣欣;两岸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质正义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8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