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商事确认仲裁
本文关键词:论国际商事确认仲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仲裁作为一种普遍被认可的纠纷解决机制,在纠纷解决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可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出现,仲裁的地位正在不断地被挑战,仲裁机构的案源也在不断地被其它争端解决机构争夺,那么如何不断改进和完善仲裁制度,扩大其案源范围,为当事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纠纷解决服务,巩固仲裁在纠纷解决领域的地位,成为摆在各仲裁机构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这样的情况,不但国内仲裁机构面临,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也同样面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国内有的仲裁机构提出了确认仲裁制度,希望以此来提高仲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虽然确认仲裁制度由国内仲裁机构提出,但由于国际商事仲裁具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并且在现有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中,我们可以发现确认仲裁的一种原型——和解裁决制度,所以,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把确认仲裁制度引入到国际商事仲裁领域。所谓国际商事确认仲裁是指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根据国际商事关系当事人的申请和相关仲裁规则,对国际商事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效力或国际商事纠纷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以及其他属于确认仲裁审理范围的事项进行审理并予以仲裁确认的制度。从其概念可知,国际商事确认仲裁是对当事人已经达成合意的事项进行确认并作出仲裁裁决,确定其法律效力,方便被承认与执行。但是,由于国际商事确认仲裁是一种全新的仲裁理念,没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所以其效力具有不确定性。一国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已经就某一案件作出确认仲裁裁决,但需要到其他国家执行时却由于该其他国家没有相关制度而不予承认与执行。正是考虑到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国际商事确认仲裁的可行性、国际商事确认仲裁裁决的效力等进行详细分析论证,以使国际商事确认仲裁获得理论上的支持,为国际商事仲裁实务提供一些基础。首先,本文对确认仲裁的提出进行了回顾,对国际商事确认仲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详细分析了确认仲裁的内涵和外延;接着,本文分析了现有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中确认仲裁制度的可能形式,经过分析本文认为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所确立的和解裁决制度是确认仲裁的一种不完全形式;再接着,本文从国际商事仲裁的本质属性——契约型、国际商事争议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关国际性规范的规定三个方面论述了国际商事确认仲裁的可行性;接着,本文分析了国际商事确认仲裁裁决的效力,笔者认为虽然确认仲裁当前还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其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应该得到各国的承认和执行;再接着,基于确认仲裁是一种更简易的程序,本文探讨了确认仲裁审理过程中的两项重要问题:当事人是否可以在国际商事确认仲裁中合意放弃某些程序和确认仲裁中仲裁庭是只进行法律审理还是既进行法律审理又进行事实审理。对于前一问题,本文认为在国际商事确认仲裁中当事人可以合意放弃某些程序;对于后一问题,本文认为仲裁机构应同时进行事实审理和法律审理;最后,本文对如何完善国际商事确认仲裁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认为联合国贸法会及各国政府、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以及各国司法机关应共同建立和完善国际商事确认仲裁制度。总之,本文认为国际商事确认仲裁不论对当事人还是对国际商事仲裁机构都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制度:对当事人来说,可以使他们纠纷解决的时机大大的提前,甚至可以有效避免国际商事当事人之间纠纷的发生,提高仲裁机构对其仲裁服务的效率;对仲裁机构来说,可以扩大其案件来源范围,极大的促进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各国应该大力提倡、不断完善、加快发展国际商事确认仲裁制度。
【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 确认仲裁 国际商事确认仲裁 和解裁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表10-11
- 引言11-14
- 一、国际商事确认仲裁概述14-19
- (一)确认仲裁概念的提出14-15
- (二)国际商事确认仲裁的内涵与外延分析15-18
- (三)国际商事确认仲裁的意义与作用18-19
- 二、国际商事确认仲裁在现有国际商事仲裁规则中的体现19-24
- (一)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和解裁决19-21
- (二)确认仲裁和和解裁决的异同性分析21-24
- 三、国际商事确认仲裁可行性分析24-30
- (一)国际商事确认仲裁符合仲裁的本质属性——契约性24-25
- (二)“争议”范围的不断扩大为确认仲裁提供了现实基础25-27
- (三)现行法律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为其提供了法律基础27-30
- 四、国际商事确认仲裁裁决的类型及效力30-33
- (一)国际商事确认仲裁裁决的类型30-31
- (二)国际商事确认仲裁裁决效力分析31-33
- 五、国际商事确认仲裁审理中的特殊问题33-37
- (一)国际商事确认仲裁中当事人是否可以自愿变更或简化某些程序33-34
- (二)国际商事确认仲裁仲裁庭对案件是进行事实审理还是法律审理34-37
- 六、就完善国际商事确认仲裁制度的建议37-41
- (一)联合国贸法会及各国政府应发挥其完善法律的作用37-38
- (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应发挥实践研究作用38-39
- (三)司法机关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39-41
- 结语41-42
- 参考 文献42-44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进;马德才;;国际商事争议可仲裁范围的扩展趋势之探析——兼评我国有关规定[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2 王钢;;论文化差异在国际商事调解中的表现及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胡桂华;冯海侠;陈博;;我国国际商事调解的困境与改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6期
4 兰婷;张奎;;国际商事的网上仲裁[J];中国商贸;2013年02期
5 犹成侠;;论国际商事网上仲裁仲裁地的空缺及其确定[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7期
6 张国炎,周刘金;论国际商事规范与我国当今商事规范整合[J];政治与法律;2004年06期
7 汪玮敏;试论国际商事争议可仲裁事项[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左海聪;;国际商事条约和国际商事惯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J];法学;2007年04期
9 闻刚;;论国际商事自治规则的若干法律问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安文靖;;我国商事调解立法改革刍议——兼论国际商事调解立法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钢;;论国际商事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尹力;;当代国际商事调解的含义及其立法与实践[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3 马占军;;国际商事仲裁员披露义务规则研究[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袁启华;中英两国携手商事争议调解[N];中国企业报;2006年
2 吴艳荣;国际商事调解论坛在我省举行[N];河北日报;2007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程连红;深圳成立国际商事论证中心[N];深圳商报;2007年
4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左海聪;谈统一实体法在国际商事案件中的优先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程慧;国际商事调解方兴未艾[N];国际商报;2008年
6 记者 张世敬;服务进出口企业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N];大同日报;2012年
7 侯力明;一份“商事证明”化解“出口税调”危机[N];江苏经济报;2007年
8 王进峰 王震;外贸企业须关注国际商事证明书[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9 中国贸促会 杨晓蕾;更趋规范和便利[N];国际商报;2003年
10 张瀚蓉;国际商事证明书帮助受灾企业渡过难关[N];国际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钢;国际商事调解技巧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刘吉明;国际商事合同统一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冠儒;国际商事争议可仲裁性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武雁冰;国际商事争议之可仲裁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杨晓丹;国际商事代理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刘洋;国际商事争议可仲裁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田海军;论国际商事习惯的范围和性质[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朝飞;论国际商事确认仲裁[D];吉林大学;2016年
7 李忠;国际商事代理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8 吴婕;国际商事选择性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9 陈丹;国际商事非内国仲裁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邓娟;国际商事争议可仲裁性之扩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国际商事确认仲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8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