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南沙群岛争端之国际法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越南沙群岛争端之国际法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南沙群岛地处中国南海九段线内,北起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海里马滩,西到万安滩,海域面积达82万平方海里,占中国南海传统海域面积的40%左右。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南沙海域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被逐渐发现,周边国家纷纷对南沙群岛之主权虎视眈眈。而除海洋资源之外,南沙群岛还是国际航道要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南沙群岛向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己由大量的中外历史文献、地图和文物所证明,但是周边国家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考虑,纷纷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其中越南是唯一对全部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也是南沙争端中唯一提出“历史依据”的国家。本文针对中越双方关于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南沙争端的对策建议。除结语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中越双方围绕南沙群岛主权问题的历史事实进行了简要阐述。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并管理、经营南沙群岛,此一事实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二战以来,由于日本、法国、美国等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丰富海洋资源的曝光,越南对中国的主权态度一再发生转变,南沙群岛各岛礁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蚕食鲸吞,并因此产生主权争端。第二部分从历史依据和法理基础两个方面对中越两国的主权依据进行了分析。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来源于先占,这种先占行为符合时际法的要求,能够取得领土主权,并且越南也曾对中国主权主张予以认可;而越南方面依据有效控制和国家继承主张主权却缺乏依据,此两项规则在南沙争端中不存在适用条件。第三部分是对南沙群岛主权受到挑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笔者认为九段线的模糊地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局限以及对岛礁实际控制不足是导致目前中国领土主权受到质疑的三大因素。针对这三个原因,笔者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中国应对九段线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将九段线视为中国的历史性水域线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的南海海洋权益同时不引起国际社会的剧烈反弹;其次,中国应在坚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以主权归我为前提,搁置争议,借鉴国际法实践中关于共同开发的成功案例,尽早对南沙海洋资源进行高效优质地开发;最后,为了弥补对岛礁实际控制的不足,应从行政、军事、海洋资源开发方面进行提高和改善,加强对己占有岛礁的控制,并争取和平收复被侵占的岛礁。
【关键词】:中越 南沙群岛 国际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3.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南沙群岛争端历史沿革10-15
- 第一节 二战时期,原属中国的南沙群岛被各国蚕食鲸吞10-11
- 第二节 20世纪中叶,越南分裂导致中越南沙群岛主权争端复杂化11-12
-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南海油气资源加剧中越南沙群岛主权争端12-13
- 第四节 冷战结束后中越围绕南沙群岛既合作又对抗13-15
- 第二章 中越两国南沙群岛主权主张依据之评析15-31
- 第一节 中国领土主张的依据15-20
- 一、中国以先占方式取得南沙群岛主权15-18
- 二、先占行为符合时际法原则18-20
- 第二节 越南的声索主张评析20-30
- 一、以有效控制规则为据20-24
- 二、以国家继承为据24-27
- 三、越南之主张违背禁止反言原则27-30
- 小结30-31
- 第三章 南沙群岛争端之对策建议31-54
- 第一节 中国南沙群岛主权受到挑战之原因31-37
- 一、九段线法律地位模糊31-32
-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导致争端复杂化32-34
- 三、对南沙群岛有效控制不足34-37
- 第二节 中国应对南沙群岛主权争端对策建议37-52
- 一、明确九段线法律地位37-46
- 二、以《公约》为基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46-50
- 三、加强有效拧制,明确主权宣示50-52
- 小结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义真;国际法的性质及其效力依据之剖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张娜;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朱文奇;;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国际法[J];法学家;2004年06期
4 王孔祥;从国际法视角看和平崛起[J];河北法学;2005年05期
5 王小林;论国际法的价值[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古祖雪;论国际法的理念[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7 李娟;;“和平崛起论”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高照;;试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J];当代经理人;2006年07期
9 戴轶;;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国和平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3期
10 蔡从燕;;当前西方国际法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开玺;;英军焚毁圆明园事件与“国际法”[A];《圆明园》学刊第十二期[C];2012年
2 贺鉴;;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对非洲国家适用国际法的影响之比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3 丛雪莲;;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杨泽伟;;防扩散安全倡议:国际法的挑战与影响[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2期[C];2008年
5 李游;;试从国际法视角浅析中日东海划界争端[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6 孙希尧;;国有化的补偿标准——兼评哥斯达黎加国有化补偿案[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7 刘丹;;论WTO补贴争端解决中的“反措施”[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张海文;日本并未实现从国际法上“有效占领”钓鱼岛[N];中国海洋报;2012年
2 刘敬东;国际法:战火不能践踏的准则[N];法制日报;2003年
3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 郑志华;美军机抵近侦察有悖国际法准则[N];法制日报;2014年
4 傅铸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章念生 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 秦晓程;国际立法进入新一轮活跃期[N];人民日报;2010年
5 赵世人;布什主义挑战国际法[N];学习时报;2002年
6 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贾宇;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钓鱼岛争端[N];人民日报;2010年
7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 丁成耀;海洋法庭强行仲裁于国际法无据[N];法制日报;2013年
8 赵雯;让中国法律学子走向世界[N];检察日报;2006年
9 万劲波;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国际法地位[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 丁成耀;南海挑衅在国际法上无立足之地[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黎海波;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中国的领事保护[D];暨南大学;2009年
2 张毅;琉球法律地位之国际法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3 刘利民;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金范仲;反垄断法的涉外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楠;民族自决权的现实困境和当代价值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宇宁;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协调[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娜;论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谢侃侃;国际法中关于“少数人”权利保护的政治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檀畅;中国与邻国在争议海域执法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韩俊友;中越南沙群岛主权争端解决的国际法依据[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吕美昂;“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8 李泽先;论国际法上全民公决合法性的判断及其保障[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9 张贤为;国际法视野下流失文物追索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刘璨;中越南沙群岛争端之国际法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中越南沙群岛争端之国际法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8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