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逃追赃视角下引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追逃追赃视角下引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中国腐败分子经常携巨款出逃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腐败分子携巨款出逃的行为在国内、国际社会上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方面使大量国内资产流向国外,阻碍了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国家形象、公共信誉、法律权威受到了严重损害。在我国,贪官外逃和资产外流一直都是反腐败的热点话题,追逃追赃也是我国历来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追逃追赃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14年,我国加大追逃追赃的工作力度。7月,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全球追逃追赃的“猎狐2014”专项行动;11月,APEC北京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这些都充分表明我国对境外追逃追赃的坚定决心。具体来讲,目前我国境外追逃有四大路径:引渡、移民法遣返、异地追诉和劝返。引渡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当下追逃最正式、最常规的途径。引渡条约的存在是引渡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与我国签订引渡条约的国家数量很少,且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而大部分外逃的腐败犯罪分子都会选择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藏匿,因此,我国在引渡实践中由于和某些国家间没有引渡条约而使引渡受到限制。加之,我国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水平、文化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在死刑不引渡、政治犯不引渡等问题上存在的较大分歧,使得与这些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难度增大、进程缓慢。除此之外,通过分析,本文还总结了影响境外追逃追赃的其他引渡法律问题。如多边条约的可操作性差,受“本国公民不引渡”、“死刑不引渡”原则的限制,缺少健全的有关境外追赃的刑诉机制和缺少明确的境外追赃资产分享机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境外追逃追赃提出四方面的完善建议。一是完善我国引渡法律依据;二是完善遣返与劝返制度,继续探索引渡替代措施;三是灵活运用“不判处死刑承诺”;四是完善资产间接追回机制。
【关键词】:追逃追赃 引渡制度 完善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97.9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9
- 一、相关案例引出的引渡法律问题9-12
- (一) 相关案例介绍9-11
- (二) 案例引出的引渡法律问题11-12
- 二、国际引渡规则与我国立法现状12-19
- (一) 国际引渡规则12-16
- 1. 互惠原则与条约前置主义12-13
- 2. 双重犯罪原则13-14
- 3. 罪行特定原则14
- 4. 本国公民不引渡原则14-15
- 5.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15
- 6. 死刑不引渡原则15-16
- (二) 我国有关引渡的立法16-19
- 1. 我国缔结的双边与多边引渡条约16-17
- 2. 有关引渡的国内立法17-19
- 三、追逃追赃与相关引渡法律的完善19-25
- (一) 追逃追赃与我国引渡法律存在的问题19-22
- 1. 当前我国境外追逃追赃的基本情况19-20
- 2. 境外追逃追赃的法律困境与难点20-22
- (二) 追逃追赃与我国引渡法律的完善措施22-25
- 1. 完善我国引渡法律依据22-23
- 2. 完善遣返与劝返制度,继续探索引渡替代措施23
- 3. 灵活运用“不判处死刑承诺”23-24
- 4. 完善资产间接追回机制24-25
- 结语25-26
- 参考文献26-28
- 致谢28-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德才;;中外双边引渡条约中有关引渡的一般原则探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刘俊;;引渡条约为缉贪开路[J];政府法制;2008年12期
3 常秀娇;;论我国简易引渡程序的设立——结合《中国和秘鲁引渡条约》第13条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漆世濠;;论“或引渡或起诉义务”——基于对中国双边引渡条约的实证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年04期
5 赵永琛;;美国和日本引渡条约[J];环球法律评论;1992年06期
6 ;中美签订引渡条约有无可能[J];法律与生活;2005年06期
7 刘斌;胡贲;;中加签订引渡条约震撼了谁?[J];党员干部之友;2009年09期
8 ;引渡条约[J];法律与生活;2013年16期
9 李鹏;;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引渡条约》的议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4年09期
10 杨宇冠;;死刑与引渡分析——以中西引渡条约为切入点[J];人民检察;2006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游;;《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引渡的影响和启迪[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默;中法引渡条约内容敲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国和韩国引渡条约的决定[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张慎思;经济金融犯罪完全适用引渡范畴[N];法制日报;2007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国际刑事法院联盟中国协调员 王秀梅;并非必须有引渡条约才能“遣返”贪官[N];法制日报;2007年
5 记者 范跃龙;中菲互换引渡条约批准书[N];人民日报;2006年
6 李琰;中法签署引渡条约[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秦旭东;中国与西方国家首部双边引渡条约获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秦旭东 特约记者 文华 本报记者 秦旭东;中国与发达国家引渡条约谈判提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郭晓宇邋本报实习生 李娜;中国与发达国家缔结引渡条约步伐加快[N];法制日报;2008年
10 简光洲;引渡条约不会成“免死金牌”[N];东方早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中国与非洲六国双边引渡条约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姜娇;追逃追赃视角下引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南在都;中韩引渡制度比较研究——相关条约与国内立法[D];外交学院;2009年
4 于芳;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5 蔡晓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引渡法律制度完善[D];湖南大学;2007年
6 王泽君;引渡特征与基本原则探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妮;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张永飞;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吴军娥;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李颖;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引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追逃追赃视角下引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2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