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作为东亚地区建立时间最早的区域合作组织,东盟在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东盟已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分别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已然成长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东盟对外签订的FTA各具特色,其中的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起步虽然晚于中国和日本,但是进展迅速,先于中国和日本完成了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所必不可缺的协定文本的正式签署。2014年12月,在釜山举行的第二次韩国——东盟特别峰会上,《韩国——东盟面向未来特别声明》发表。该声明旨在进一步加强韩国与东盟各领域的联系与合作,并强调双方将积极利用和不断完善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机制,争取在2020年底前将双方贸易规模扩大至2000亿美元。同时,声明提出力争在2015年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一声明极大促进了韩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新格局。由此可见,韩国高度重视同东盟发展经济合作关系。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临近,在资源优势、劳动力、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相似性,且都与韩国贸易互补性强。韩国与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并利用《韩国——东盟面向未来特别声明》的契机不断加深经贸合作与互相依存度,必然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产生冲击。同时,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5年上半年正式签署,韩国在拓宽东盟市场的同时,也逐步打开了中国市场。在此背景下,研究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了解其签署背景、具体内容,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掌握韩国——东盟自贸区建立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将其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了解韩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以期为中国的东亚FTA战略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本文对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概述,系统阐述韩国——东盟FTA的整体情况。首先,简单介绍韩国——东盟FTA签署的背景,然后从启动、谈判与正式签署阶段依次梳理该协定签署的历程,最后再对韩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之后的实施效应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韩国——东盟《货物贸易协定》的解析,首先以文本分析的方法,着重介绍了货物贸易领域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非关税壁垒和贸易救济措施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再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其与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定》相关领域的规则进行比较,从而对韩国——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韩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解析”主要从适用范围、市场准入、国民待遇以及具体承诺等方面解读了韩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的相关规则进行比较,发现两个协定在文本设置、具体条款以及规则的规定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第四部分是对韩国——东盟《投资协定》的解析,主要介绍了适用范围、投资待遇、投资保护和投资争端解决方面的主要内容,再将其与中国——东盟《投资协定》进行比较分析。第五部分对韩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定》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从适用范围和争端解决程序两方面将其与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定》进行比较,进而得出比较结论。第六部分“中国应对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策略”基于前文的文本分析与对比分析,发现韩国——东盟FTA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东盟FTA,其缔结固然是出于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但也存在不落后于中国,争夺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更大话语权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形势,尝试提出我国应对韩国——东盟FTA的对策。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96.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一、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概述14-18
- (一)协定缔结的背景14-16
- (二)协定签署的进程16-18
- (三)协定的实施效应18
- 二、韩国——东盟《货物贸易协定》解析18-28
- (一)主要内容19-24
- (二)与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定》的比较24-27
- (三)评析27-28
- 三、韩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解析28-35
- (一)主要内容28-31
- (二)与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的比较31-34
- (三)评析34-35
- 四、韩国——东盟《投资协定》解析35-38
- (一)主要内容35-37
- (二)与中国——东盟《投资协定》的比较37-38
- (三)评析38
- 五、韩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定》解析38-42
- (一)主要内容39-40
- (二)与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定》的比较40-41
- (三)评析41-42
- 六、中国应对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策略42-47
- (一)积极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43-45
- (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外贸核心竞争力45-46
- (三)深度一体化完善我国的自由贸易协定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3
- 致谢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昌;国外东盟研究:方法与观点[J];东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2 许梅;东盟-日本关系发展演变中东盟的认知转变[J];东南亚研究;2005年02期
3 王馨;茅锋;;地区联盟牵动大国格局——评2006年东盟外长年会[J];东南亚纵横;2006年09期
4 王士录;;东盟合作机制与原则改革的争论及前景[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5 马[F;;东盟成立四十周年回顾[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6 张学刚;;终于召开的东盟系列峰会[J];世界知识;2009年22期
7 ;中国与东盟商企代表热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J];当代广西;2010年03期
8 于臻;;冷战后东盟对西方人权压力的反应及其影响[J];东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9 马[F;;东盟与印度“10+1”合作机制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2年04期
10 马燕冰;;中国—东盟:打造“钻石十年”[J];世界知识;2013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林;;东盟国家留学生学习医古文课程的困难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黄桂香;潘介春;何新华;;枇杷产业在中国——东盟水果贸易中的地位(摘要)[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程道品;易丰;;泛珠-东盟背景下的广西高端旅游市场开发探析[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振芳;;积极参与广西—东盟农业合作 推进沿边农业产业化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农;;加强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促进传统医药发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13年
6 张雪;;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中美因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新光;齐峰;;中国与东盟的气候合作机制[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王勤;;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东盟主要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9 陈道超;李晟;;论中国农机参与东盟自由贸易[A];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3年
10 陆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对策[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庭娅;中国-东盟自贸区:“破浪”还需“防险”[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婧;中国与东盟再走近一步[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庭娅;五大因素影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4 ;广州中小企业如何到东盟赚钱?[N];证券日报;2003年
5 鹤鹏;东盟旅游业遭遇3大威胁[N];中国旅游报;2001年
6 陈富钢;东盟国家调整促销战略本地区旅游成为重点[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邝伟楠;广西迎来二十万东盟游客[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仲欣;东盟拟以单一签证吸引中国游客[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吕文;中国—东盟旅游研讨会在上海举行[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硕果累累[N];中国旅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7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8 麻昌港;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进程及影响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作成;马来西亚与东盟:外交政策与地区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浩;东盟地区主义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及其延展[D];暨南大学;2008年
2 王勇;冷战结束前后日本与东盟国家合作特点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彦;东盟认同建构和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刘江韵;论东盟对中美的对冲战略(1997~2008)[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朱晓莹;冷战后日本对东盟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黄钺;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及其制约因素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杨永红;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探讨[D];广西大学;2005年
8 樊核力;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与前景[D];延边大学;2006年
9 李镜池;减免东盟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产业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刘志强;越南在东盟中的地位与作用[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3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