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全球化:预设、反思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10-31 11:26
法律全球化的本质属性是法律属性和全球属性,法律趋同论、法律国际化论、法律多元化论在这两个属性上都不完备。国际社会并非统一的法治社会,而是基于自治自律的治理模式的社会。法律全球化并不客观存在,未来能否实现由世界结构的变化决定。经济全球化与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结构之间的矛盾,要求寻找法律全球化以外的实现全球正义的道路。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J]. 吕世荣.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4)
[2]作为一种“国家法与非国家法多元互动”的全球化进程——对“法律全球化”争辩的中立性批判[J]. 邓正来. 河北法学. 2008(03)
[3]风险社会理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第三条道路”[J]. 何小勇,李建群. 社会科学辑刊. 2007(03)
[4]法律与全球化问题探讨[J]. 张文显. 学习与探索. 2006(01)
[5]全球化进程中的法律发展理论评析——“法律全球化”和“法律趋同化”理论的比较[J]. 李双元,李赞. 法商研究. 2005(05)
[6]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J]. 刘泓. 世界民族. 2004(03)
[7]对“法律全球化”的理论剖析[J]. 慕亚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8]评哈贝马斯对全球化政治的思考[J]. 张汝伦. 哲学研究. 2001(07)
[9]论国家与法的关系[J]. 李正东.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04)
[10]法治是他律[J]. 蒋德海. 政治与法律. 1999(05)
本文编号:3468047
【文章来源】:中州学刊.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J]. 吕世荣.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4)
[2]作为一种“国家法与非国家法多元互动”的全球化进程——对“法律全球化”争辩的中立性批判[J]. 邓正来. 河北法学. 2008(03)
[3]风险社会理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第三条道路”[J]. 何小勇,李建群. 社会科学辑刊. 2007(03)
[4]法律与全球化问题探讨[J]. 张文显. 学习与探索. 2006(01)
[5]全球化进程中的法律发展理论评析——“法律全球化”和“法律趋同化”理论的比较[J]. 李双元,李赞. 法商研究. 2005(05)
[6]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J]. 刘泓. 世界民族. 2004(03)
[7]对“法律全球化”的理论剖析[J]. 慕亚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8]评哈贝马斯对全球化政治的思考[J]. 张汝伦. 哲学研究. 2001(07)
[9]论国家与法的关系[J]. 李正东.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04)
[10]法治是他律[J]. 蒋德海. 政治与法律. 1999(05)
本文编号:3468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46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