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育争议可仲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16:00
体育运动的商业化、全球化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体育争议。公正、及时、合法地解决体育争议不仅成了广大体育运动参与者与体育运动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它也成了法学界关心的话题。由于国际体育争议不同于一般的国际民商事争议,该类争议的当事人受到更多的公众的关注,而且体育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有限性以及体育运动比赛的时间性也要求我们迅速、公平地解决体育争议,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争议当事人尤其是运动员的利益。而利用仲裁的方法解决体育争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法律和国际体育界的认可,实践中这种特殊的仲裁制度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力图从国际体育争议的基本类型及其传统的解决方式入手,详尽地分析了仲裁作为解决国际体育争议新途径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构建我国涉外体育仲裁制度提出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国际体育争议的几种基本类型。第二部分:详细地介绍了传统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几种途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优势,在分析体育仲裁的价值基础上指出,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建立涉外体育仲裁制度的现实基础和即将到来的2008北...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国际体育争议的类型
1.1 商业型体育争议
1.2 竞争型体育争议
1.3 管理型体育争议
1.4 惩戒型体育争议
第二章 国际体育争议的传统解决路径
2.1 国内体育主管部门或者国内体育协会解决模式
2.2 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处理模式
2.3 各国国家奥委会处理模式
2.4 国际奥委会处理模式
2.5 各国国内法院解决模式
2.6 区域性法院解决模式
第三章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新路径
3.1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优势
3.2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价值
3.3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法律依据
3.4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 我国涉外体育仲裁制度的构建
4.1 建立我国涉外体育仲裁制度的现实基础
4.2 建立涉外体育仲裁制度—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呼唤
4.3 构建我国涉外体育仲裁制度的具体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体育仲裁院之发展探析[J]. 黄世席. 中国体育科技. 2005(04)
[2]多元的体育纠纷及其救济机制的多元化[J]. 郭树理. 浙江体育科学. 2005(02)
[3]体育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J]. 韩勇.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04)
[4]奥林匹克体育仲裁制度与中国[J]. 郭树理. 法学. 2004(11)
[5]体育仲裁与我国仲裁法律制度体系[J]. 于善旭. 法学. 2004(11)
[6]体育仲裁的独立性与强制性[J]. 兰仁迅. 法学. 2004(11)
[7]国际体育仲裁院调解机制评析[J]. 陈慰星,罗大钧. 法学. 2004(11)
[8]论体育仲裁协议的强制性特征[J]. 汤卫东,沈建华. 法学. 2004(11)
[9]中美体育法国际研讨会综述[J]. 邹立刚,陈情旭. 法学. 2004(09)
[10]国际体育仲裁院与体育纠纷法律救济机制[J]. 郭树理. 体育文化导刊. 2003(02)
本文编号:3485654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国际体育争议的类型
1.1 商业型体育争议
1.2 竞争型体育争议
1.3 管理型体育争议
1.4 惩戒型体育争议
第二章 国际体育争议的传统解决路径
2.1 国内体育主管部门或者国内体育协会解决模式
2.2 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处理模式
2.3 各国国家奥委会处理模式
2.4 国际奥委会处理模式
2.5 各国国内法院解决模式
2.6 区域性法院解决模式
第三章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新路径
3.1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优势
3.2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价值
3.3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法律依据
3.4 仲裁解决国际体育争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 我国涉外体育仲裁制度的构建
4.1 建立我国涉外体育仲裁制度的现实基础
4.2 建立涉外体育仲裁制度—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呼唤
4.3 构建我国涉外体育仲裁制度的具体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体育仲裁院之发展探析[J]. 黄世席. 中国体育科技. 2005(04)
[2]多元的体育纠纷及其救济机制的多元化[J]. 郭树理. 浙江体育科学. 2005(02)
[3]体育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J]. 韩勇.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04)
[4]奥林匹克体育仲裁制度与中国[J]. 郭树理. 法学. 2004(11)
[5]体育仲裁与我国仲裁法律制度体系[J]. 于善旭. 法学. 2004(11)
[6]体育仲裁的独立性与强制性[J]. 兰仁迅. 法学. 2004(11)
[7]国际体育仲裁院调解机制评析[J]. 陈慰星,罗大钧. 法学. 2004(11)
[8]论体育仲裁协议的强制性特征[J]. 汤卫东,沈建华. 法学. 2004(11)
[9]中美体育法国际研讨会综述[J]. 邹立刚,陈情旭. 法学. 2004(09)
[10]国际体育仲裁院与体育纠纷法律救济机制[J]. 郭树理. 体育文化导刊. 2003(02)
本文编号:3485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48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