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信用证欺诈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15:24
  信用证是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重要的结算支付工具,因其设计精巧而被称为“天才的创造”。然而任何方式并非尽善尽美,在信用证机制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此机制的抽象独立性原则也为一些不法商人所利用。猖獗的信用证欺诈严重冲击了正常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给国际经贸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抓紧从法律和经贸实务方面研究信用证欺诈已是刻不容缓。 本文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信用证欺诈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重点阐述信用证欺诈的原因、信用证欺诈的防范、主要的司法救济手段和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等方面。文章在最后就中国在信用证欺诈相关立法和司法救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有关反信用证欺诈立法的规定之后,结合最高人民法院信用证最新司法解释条例,就中国在这方面立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以此为减少信用证欺诈对我国的侵害尽一分力量。但限于笔者学识粗浅,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信用证欺诈的概述
    1.1 信用证欺诈的含义
        1.1.1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的规定
        1.1.2 《美国统一商法典》(UCC)的规定
        1.1.3 中国的规定
    1.2 信用证欺诈的成因
        1.2.1 信用证欺诈的根本诱因—信用证机制自身的缺陷
        1.2.2 信用证欺诈者的贪利心理
        1.2.3 信用证被欺诈者自身存在弱点
        1.2.4 信用证欺诈的其他因素
    1.3 信用证欺诈的方式
        1.3.1 受益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诈
        1.3.2 开证申请人自谋的信用证欺诈
        1.3.3 受益人与船东共谋的信用证欺诈
        1.3.4 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共谋的信用证欺诈
        1.3.5 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共谋的信用证欺诈
    1.4 信用证欺诈的危害
        1.4.1 对信用证机制乃至国际贸易的危害
        1.4.2 对有关当事人的危害
        1.4.3 对相关国家的危害
    1.5 信用证欺诈的防范
        1.5.1 信用证欺诈的国际防范
        1.5.2 信用证贸易商的自我防范
        1.5.3 银行的防范
第2章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2.1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内涵与发展
        2.1.1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内涵
        2.1.2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发展
        2.1.3 国际商会对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态度
    2.2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特点
        2.2.1 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2.2.2 是利益冲突的权衡
        2.2.3 是对“独立性原则”的完善和制约
    2.3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理论基础
        2.3.1 “欺诈使得一切无效”
        2.3.2 “诚实信用原则”
        2.3.3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
    2.4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适用
        2.4.1 欺诈例外原则下欺诈的认定
        2.4.2 ‘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要件
    2.5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豁免
        2.5.1 “欺诈例外”豁免的必要性
        2.5.2 “欺诈例外”豁免的原则
        2.5.3 “欺诈例外”豁免的情形
第3章 信用证欺诈的司法救济
    3.1 银行拒付与法院禁令
        3.1.1 开证行拒付
        3.1.2 法院禁令
    3.2 信用证欺诈的其他救济措施
        3.2.1 英国法院的玛利华禁令
        3.2.2 大陆法系的司法保全
第4章 国内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4.1 信用证欺诈的相关法律制度概况
        4.1.1 《纪要》
        4.1.2 《13号文》
    4.2 信用证欺诈立法与司法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信用证欺诈立法不足
        4.2.2 司法实践存在漏洞
    4.3 完善我国相关立法与司法的建议
        4.3.1 制订和颁布专门立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4.3.2 明确信用证实质性欺诈的认定
        4.3.3 严格信用证欺诈司法救济的举证标准
        4.3.4 提高法院司法水平,防止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滥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善[J]. 谢红霞.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6)
[2]对信用证欺诈防范的研究[J]. 王超,徐洋.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3]信用证欺诈例外:具体操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 李金泽.  国际金融研究. 2002(02)
[4]关于信用证欺诈及救济问题探究[J]. 谢可训.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5]实施跟单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条件[J]. 张海燕.  浙江师大学报. 2001(02)
[6]信用证融资风险的原因和防范措施[J]. 焦利.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6)
[7]论诚实信用原则[J]. 林刚,冯跃芳.  现代法学. 2000(04)
[8]跟单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初探[J]. 周凯军.  政法论丛. 2000(02)
[9]《UCP500》与信用证结算风险防范[J]. 李强.  中国律师. 2000(02)
[10]开放金融市场与国际结算业务[J]. 王敏.  中国城市金融. 2000(01)



本文编号:3550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550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