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之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13:20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银行的母国与东道国监管信息资源分配不均衡、两者权利义务分配不公平以及第三国没有监管义务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监管的国际合作发挥更大作用,已不能满足对跨国银行进行有效监管的要求。本文独特之处在于:从国际合作的层面研究跨国银行的有效监管,强调国际合作者、合作方式、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分配以及监管信息共享的程度对跨国银行监管效果的影响。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从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动因入手,分四个方面深入剖析目前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缺陷,提出建立三层结构的新型监管合作模式的构想,并通过补充监管合作主体、调整监管合作方式、重新划分合作者权利义务的途径,对新型监管合作模式下具体的制度构建进行完善,以期确保跨国银行处于全面有效的监管之中,并推动中国的跨国银行监管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全文共六个部分,第一至五部分论证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中的法律问题,第六部分评价中国在国际合作作出的成绩并指出未来的努力方向:第一部分“合作动因和目的”,分析了现有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模式的缺陷,论证有效的监管合作模式应满足减弱金融全球化的不稳定性、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区域化、全球化和增强跨国银行监管...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国际合作的动因和目的
(一) 合作动因
(二) 合作目的
(三) 小结
二、国际合作者
(一) 国家
(二) 区域性银行监管合作组织
(三) 全球性银行监管合作组织
(四) 对合作主体的补充
(五) 小结
三、国际合作方式
(一) 第三国对国际性监管文件的吸收
(二) 双边合作
(三) 多边合作
(四) 国际合作方式的调整
(五) 小结
四、国际合作权利义务
(一) 权利义务划分现状
(二) 巴塞尔划分方式的缺陷
(三) 权利义务重构
(四) 小结
五、国际合作走向
(一) 共享信息的类型
(二) 信息交流的发展方向
六、中国参与国际合作
(一) 中国的跨国银行监管制度
(二) 对中国参与监管国际合作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塞尔国际银行监管合作模式的缺陷及完善[J]. 周仲飞. 法学评论. 2003(01)
[2]试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J]. 段红涛,曾军. 武汉金融. 2002(04)
[3]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J]. 翟金林. 南开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594802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国际合作的动因和目的
(一) 合作动因
(二) 合作目的
(三) 小结
二、国际合作者
(一) 国家
(二) 区域性银行监管合作组织
(三) 全球性银行监管合作组织
(四) 对合作主体的补充
(五) 小结
三、国际合作方式
(一) 第三国对国际性监管文件的吸收
(二) 双边合作
(三) 多边合作
(四) 国际合作方式的调整
(五) 小结
四、国际合作权利义务
(一) 权利义务划分现状
(二) 巴塞尔划分方式的缺陷
(三) 权利义务重构
(四) 小结
五、国际合作走向
(一) 共享信息的类型
(二) 信息交流的发展方向
六、中国参与国际合作
(一) 中国的跨国银行监管制度
(二) 对中国参与监管国际合作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塞尔国际银行监管合作模式的缺陷及完善[J]. 周仲飞. 法学评论. 2003(01)
[2]试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J]. 段红涛,曾军. 武汉金融. 2002(04)
[3]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J]. 翟金林. 南开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594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59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