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价值新取向
发布时间:2022-02-18 15:39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是指一国法院对特定的涉外民商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资格。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价值取向,就是指立法者在制定以及协调跨国民商事管辖权规则时,对所涉相关法律价值进行的排序以及取舍。在传统的跨国民商事管辖权领域内探求意思自治的最大化,是国际私法趋同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跨国民商事管辖权冲突的必由之路。而囿于各国立法所确立的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价值取向过于狭隘和保守,跨国民商事管辖权制度及其价值取向与跨国民商事交往的现实脱轨。因此,研究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价值新取向具有理论价值和制度意义。论文第一章探讨了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价值取向的一般理论,既有对其内涵以及历史发展的静态分析,也有对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现有价值取向及其存在问题的综合性评述。其中,在论述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应有价值时,从法的价值及其位阶的法理学视角探讨了法的一般价值对于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应有价值取向以及实然价值取向的影响。论文第二章阐述了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的内容及其制度依托——协议管辖,从国际私法趋同化以及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来证明确立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价值新取向具有必要性,以及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竞相角逐的国际私法领...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0.1 选题缘由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概述
1.1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1.1.1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界定
1.1.2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的内涵和特征
1.1.3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的历史发展
1.2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所体现的法律价值及其位阶
1.2.1 法律价值及其位阶
1.2.2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所代表的法律价值及位阶的探讨
1.3 现有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及其存在的问题
1.3.1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类型及其价值取向
1.3.2 现有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失衡引发的问题
第二章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的确立
2.1 确立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的必要性
2.1.1 国际私法趋同化的必然趋势
2.1.2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要求
2.2 公权与私权的较量中确立价值新取向的合理性
2.2.1 价值新取向符合权利分类的要求
2.2.2 权力与权利的较量中实现价值新取向的合理性
2.3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的内容
2.3.1 扩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空间
2.3.2 排除国家司法管辖权的不当干预
2.3.3 强化弱势群体的保护
2.4 协议管辖是价值新取向的本质反映
2.4.1 协议管辖的内涵
2.4.2 协议管辖体现了价值新取向的原因
第三章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的立法现状
3.1 普遍性的国际立法及其评析
3.1.1 1965年《协议选择法院公约》
3.1.2 1999年《关于民商事案件管辖权与外国判决执行公约》
3.1.3 2005年《选择法院协议公约》
3.1.4 简评
3.2 区域性立法与评析
3.2.1 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及2001年第44号规则
3.2.2 欧盟电子商务管辖权方面的立法
3.2.3 简评
3.3 国别性立法与评析
3.3.1 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现状
3.3.2 普通法系国家的立法现状
3.3.3 简评
3.4 对国际社会的展望
3.4.1 国际社会对价值新取向的总体态度
3.4.2 价值新取向将在国际社会得以全面实现的原因
第四章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对中国的启示
4.1 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
4.1.1 概述
4.1.2 存在的问题
4.1.3 问题的根源
4.2 中国现有协议管辖制度的缺陷及其原因
4.2.1 我国协议管辖制度的现状
4.2.2 我国协议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
4.2.3 问题的成因
4.3 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制度的完善
4.3.1 完善协议管辖
4.3.2 重视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
4.3.3 合理限制司法管辖权的扩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我国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及其完善[J]. 孙玉中.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
[2]论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影响[J]. 赵振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3]协议管辖:问题、原因及其改革设想[J]. 廖中洪.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1)
[4]权利位阶论——关于权利冲突化解机制的初步探讨[J]. 张平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06)
[5]确立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的考量因素[J]. 袁发强. 法学. 2006(12)
[6]协议管辖在互联网案件中的合理适用[J]. 李智. 法学. 2006(09)
[7]日本涉外民商事管辖权制度初探[J]. 欧福永. 时代法学. 2006(03)
[8]建立国际统一的管辖权和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述评[J]. 徐国建. 时代法学. 2005(05)
[9]全球化进程中的法律发展理论评析——“法律全球化”和“法律趋同化”理论的比较[J]. 李双元,李赞. 法商研究. 2005(05)
[10]法的价值的诠释[J]. 卓泽渊. 苏州大学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631095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0.1 选题缘由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概述
1.1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1.1.1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界定
1.1.2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的内涵和特征
1.1.3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的历史发展
1.2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所体现的法律价值及其位阶
1.2.1 法律价值及其位阶
1.2.2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所代表的法律价值及位阶的探讨
1.3 现有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及其存在的问题
1.3.1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的类型及其价值取向
1.3.2 现有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失衡引发的问题
第二章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的确立
2.1 确立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的必要性
2.1.1 国际私法趋同化的必然趋势
2.1.2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要求
2.2 公权与私权的较量中确立价值新取向的合理性
2.2.1 价值新取向符合权利分类的要求
2.2.2 权力与权利的较量中实现价值新取向的合理性
2.3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的内容
2.3.1 扩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空间
2.3.2 排除国家司法管辖权的不当干预
2.3.3 强化弱势群体的保护
2.4 协议管辖是价值新取向的本质反映
2.4.1 协议管辖的内涵
2.4.2 协议管辖体现了价值新取向的原因
第三章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的立法现状
3.1 普遍性的国际立法及其评析
3.1.1 1965年《协议选择法院公约》
3.1.2 1999年《关于民商事案件管辖权与外国判决执行公约》
3.1.3 2005年《选择法院协议公约》
3.1.4 简评
3.2 区域性立法与评析
3.2.1 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及2001年第44号规则
3.2.2 欧盟电子商务管辖权方面的立法
3.2.3 简评
3.3 国别性立法与评析
3.3.1 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现状
3.3.2 普通法系国家的立法现状
3.3.3 简评
3.4 对国际社会的展望
3.4.1 国际社会对价值新取向的总体态度
3.4.2 价值新取向将在国际社会得以全面实现的原因
第四章 跨国民商事管辖权价值新取向对中国的启示
4.1 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
4.1.1 概述
4.1.2 存在的问题
4.1.3 问题的根源
4.2 中国现有协议管辖制度的缺陷及其原因
4.2.1 我国协议管辖制度的现状
4.2.2 我国协议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
4.2.3 问题的成因
4.3 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制度的完善
4.3.1 完善协议管辖
4.3.2 重视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
4.3.3 合理限制司法管辖权的扩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我国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及其完善[J]. 孙玉中.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
[2]论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影响[J]. 赵振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3]协议管辖:问题、原因及其改革设想[J]. 廖中洪.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1)
[4]权利位阶论——关于权利冲突化解机制的初步探讨[J]. 张平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06)
[5]确立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的考量因素[J]. 袁发强. 法学. 2006(12)
[6]协议管辖在互联网案件中的合理适用[J]. 李智. 法学. 2006(09)
[7]日本涉外民商事管辖权制度初探[J]. 欧福永. 时代法学. 2006(03)
[8]建立国际统一的管辖权和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述评[J]. 徐国建. 时代法学. 2005(05)
[9]全球化进程中的法律发展理论评析——“法律全球化”和“法律趋同化”理论的比较[J]. 李双元,李赞. 法商研究. 2005(05)
[10]法的价值的诠释[J]. 卓泽渊. 苏州大学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631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63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