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规则》的局限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2 21:08
《鹿特丹规则》的出台,是近几年来国际海上运输法律发展的一件大事。它的出现,既带来了对制度完善的赞誉,也带来规则创新上的很多争议。是否加入这一公约,是当前我国政府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对这个规则正面宣传的较多,对其负面阐述和提示较少。本文认为我国对鹿特丹规则的研究应该从实际出发,应以海运大国和贸易大国为前提、从我国的现实利益和需要出发,对这一规则的不足和非先进性进一步发掘、总结和论证,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本文主要从法学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鹿特丹规则》的局限性,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应对的建议。 本文从结构上包括引言、5章正文和结论。引言部分阐释了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第一章概述鹿特丹规则产生的背景,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论证了鹿特丹规则的出台的历史必然性,并分析了其三个主要特点,从而对公约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了解。第二章对鹿特丹规则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鹿特丹规则相对于以往海上运输国际公约的变化,包括既有规则之上的更新和既有规则之外的创设,以揭示不同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下的不同规定变化。第三章从法学理论方面分析鹿特丹规则的局限性,着重论述...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鹿特丹规则》概述
一、《鹿特丹规则》产生的背景
(一) 海上运输法律不统一
(二) 现行规则内容陈旧
(三) 法律空白的需求
二、《鹿特丹规则》的主要特点
(一) 内容的综合性
(二) 权利义务的平衡性
(三) 利益妥协性
第二章 《鹿特丹规则》比较研究
一、原有规则之上的更新
(一) 承运人责任
(二) 承运人义务
(三) 托运人的义务
二、原有规则之外的创设
(一) 海运履约方和单证托运人
(二) 批量合同制度
(三) 单证创新
第三章 《鹿特丹规则》法学理论方面的局限性
一、从立法宗旨的角度分析
二、从法的制定上分析
(一) 法的制定带有主观目的性
(二) 局限性分析
三、从法的价值上分析
(一) 法的一般价值和特定价值
(二) 局限性分析
第四章 《鹿特丹规则》局限性的实证分析
一、适用规则影响各方对公约的接受程度
(一) 公约的适用规则
(二) 局限性分析
二、创新规则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
第五章 《鹿特丹规则》新框架下中国的应对
一、《鹿特丹规则》对中国的影响
(一) 国内各方的评价
(二) 对国内可能的影响
二、中国海上运输法律制度
(一) 与中国《海商法》的简单比较
(二) 《海商法》修订时机尚不成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752628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鹿特丹规则》概述
一、《鹿特丹规则》产生的背景
(一) 海上运输法律不统一
(二) 现行规则内容陈旧
(三) 法律空白的需求
二、《鹿特丹规则》的主要特点
(一) 内容的综合性
(二) 权利义务的平衡性
(三) 利益妥协性
第二章 《鹿特丹规则》比较研究
一、原有规则之上的更新
(一) 承运人责任
(二) 承运人义务
(三) 托运人的义务
二、原有规则之外的创设
(一) 海运履约方和单证托运人
(二) 批量合同制度
(三) 单证创新
第三章 《鹿特丹规则》法学理论方面的局限性
一、从立法宗旨的角度分析
二、从法的制定上分析
(一) 法的制定带有主观目的性
(二) 局限性分析
三、从法的价值上分析
(一) 法的一般价值和特定价值
(二) 局限性分析
第四章 《鹿特丹规则》局限性的实证分析
一、适用规则影响各方对公约的接受程度
(一) 公约的适用规则
(二) 局限性分析
二、创新规则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
第五章 《鹿特丹规则》新框架下中国的应对
一、《鹿特丹规则》对中国的影响
(一) 国内各方的评价
(二) 对国内可能的影响
二、中国海上运输法律制度
(一) 与中国《海商法》的简单比较
(二) 《海商法》修订时机尚不成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752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75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