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独立担保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8 23:07
  独立担保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担保制度,一方面,其相较于传统的物的担保和从属性保证具有诸多优势,因而其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广大商事主体的欢迎,但另一方面独立担保的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受益人欺诈问题又使得各国国内法以及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其保持相对审慎的态度。不过从长期以来的国际经济贸易实践来看,独立担保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如今独立担保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延续至今的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及外贸管理制度影响,独立担保在我国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此同时,我国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司法实践等对独立担保的态度比较模糊,甚至可以说是否定其在国内的效力的。国内立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独立担保在我国的发展,使得独立担保难以更好的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所利用。因此,如何完善我国的独立担保制度的紧迫性就更为凸显。本文通过对独立担保制度的内涵及外延、独立担保的法律关系的深层剖析以及独立担保运行制度的解构,加之对域外独立担保制度与我国现行的独立担保制度进行对比,找到了我国独立担保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路径。全文除引言外分为五章,各章内...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独立担保的内涵及外延
    1.1 独立担保源流探究
        1.1.1 独立担保来源于国际商事实践
        1.1.2 独立担保脱胎于传统从属性担保
        1.1.3 独立担保以私法自治原则为理论基石
    1.2 独立担保的概念解读
        1.2.1 独立担保的定义之辨
        1.2.2 独立担保的范围
        1.2.3 独立担保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1.2.4 独立担保的运作程序之归纳
    1.3 独立担保的法律地位和特征探讨
        1.3.1 独立担保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1.3.2 独立担保的法律特征
    1.4 独立担保的功能及价值
        1.4.1 独立担保的功能
        1.4.2 独立担保的深层次价值
    1.5 独立担保与相近制度
        1.5.1 独立担保与从属性保证
        1.5.2 独立担保与并存的债务承担
        1.5.3 备用信用证与跟单信用证
        1.5.4 独立担保与流通票据
2 独立担保法律关系的深层剖析
    2.1 独立担保法律关系的类型
        2.1.1 直接独立担保法律关系
        2.1.2 间接独立担保法律关系
    2.2 申请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2.2.1 申请人的一般理论
        2.2.2 申请人的权利界定
        2.2.3 有关申请人的义务之规定——以反担保为核心
    2.3 担保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剖析
        2.3.1 担保人的一般理论
        2.3.2 担保人的权利之考察
        2.3.3 担保人的义务——止付及通知义务之探讨
    2.4 受益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2.4.1 受益人的一般理论
        2.4.2 受益人的权利
        2.4.3 受益人的义务
    2.5 其他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2.5.1 间接保函下其他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2.5.2 备用信用证被指定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3 独立担保的运行制度
    3.1 独立担保的开立规则考察
        3.1.1 见索即付保函的开立规则——开立与生效之辨
        3.1.2 备用信用证的开立规则
    3.2 独立担保有效期内的修改和转让
        3.2.1 实践中独立担保的修改
        3.2.2 独立担保的转让——提款权利与收益转让之区分
    3.3 独立担保的保兑与索偿
        3.3.1 独立担保的保兑——以备用信用证之保兑为核心
        3.3.2 独立担保的索偿
    3.4 独立担保的终止
        3.4.1 独立担保终止的一般理论
        3.4.2 独立担保的终止原因
        3.4.3 独立担保终止后的通知和转交义务
    3.5 独立担保的适用法和管辖权
        3.5.1 独立担保的适用法规则体系
        3.5.2 独立担保的管辖权问题探讨
    3.6 独立担保的制度缺陷及其克服
        3.6.1 独立担保的制度缺陷
        3.6.2 受益人欺诈性索款的认定
        3.6.3 基于受益人欺诈性索款的抗辩机制
4 域外独立担保制度的评价
    4.1 规范和调整见索即付保函的国际惯例的发展历程
        4.1.1 国际商会《合约担保统一规则》的最早尝试
        4.1.2 国际商会《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
        4.1.3 失败的国际商会《合同担保统一规则》
    4.2 备用信用证规范的逐步独立和完善
        4.2.1 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对备用证的规范
        4.2.2 《国际备用证惯例》(ISP98)——专门的备用证国际惯例
    4.3 《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规范独立担保的唯一国际公约
        4.3.1 《公约》的产生背景
        4.3.2 《公约》的适用范围——对国际承保的理解
        4.3.3 《公约》严谨的逻辑体系和详尽的技术规范
        4.3.4 《公约》对之前独立担保法律规定的突破及创新
        4.3.5 《公约》的成就与不足
    4.4 大陆法系国家独立担保制度演进
        4.4.1 大陆法系国家独立担保制度概览
        4.4.2 德国法:从承揽合同的意思自治到判例对独立担保的承认
        4.4.3 法国法:通过“担保法改革”认可了独立担保的法律地位
        4.4.4 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独立担保的立法尝试
        4.4.5 大陆法系国家侧重于见索即付保函的独立担保制度评述
    4.5 英美法系国家独立担保制度简述
        4.5.1 英美法系国家独立担保制度的一般理论
        4.5.2 英国法:判例法传统对独立担保所赋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4.5.3 美国法上成熟的备用证法律制度体系
        4.5.4 英美法系国家独立担保制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5 我国独立担保制度之检讨与完善
    5.1 独立担保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尚不明晰
        5.1.1 现行基本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国内独立担保基本持否定态度
        5.1.2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仅对对外担保作出了规定
        5.1.3 司法实践对独立担保的态度不甚明朗
    5.2 完善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必要性
        5.2.1 我国独立担保制度存在的缺陷
        5.2.2 完善独立担保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5.3 完善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具体路径
        5.3.1 独立担保与传统的从属性保证和谐共存
        5.3.2 独立担保的立法形式问题之选择
        5.3.3 关于完善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建议
        5.3.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64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764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9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