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损害民事责任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核损害民事责任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核事故损害,是指人类社会将核能用于生产生活时,核装置在运行中发生核泄露或者爆炸,因为核物质之危险性,对人体健康、公私有财产和周边环境造成的一定的损害。故让受害人快捷并且足额的获得赔偿,已成为影响核能发展乃至体现公平正义价值观的重要问题。同时,核损害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事故发生后,侵权责任人凭借一几之力进行赔偿必然破产。面对风险无法预测及无限责任之恐慌,私营企业便不敢投资及运营核能设施,这样核能利用商业化之目标也举步维艰。故保障核安全成为促进核能发展的当务之急,这要求核装置各国在开发利用核能中采取各一定的技术措施和核装置运营管理措施区去保障安全,同时也要求顶层设计也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规范。故,各个核装置国以及国际组织都在逐步建立体系全面的核损害民事责任承担及赔偿相关的法律机制,用法律来来确立核事件之责任主体,赔偿范围,补充赔偿制度等等,这样既可保障对被侵权人的足额补偿,又对核装置的投资者以及经营者进行赔偿责任上的限制,以促进核能事业的发展。笔者将主要从国际上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赔偿的公约中所涉及的损害赔偿的原则和范围的角度开始分析,进而深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核损害民事责任赔偿制度。
【关键词】:核损害民事责任 国际公约 赔偿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6.9;D997.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核损害民事责任概述7-16
- 1.1 核损害概述7-9
- 1.1.1 世界核能利用发展现状7-8
- 1.1.2 核事故与核损害8-9
- 1.2 核损害的民事责任9-16
- 1.2.1 核损害民事责任概念9-10
- 1.2.2 核损害民事责任基本要素10-16
- 第2章 核损害民事责任相关公约评析16-27
- 2.1 核损害民事责任国际法基础16-19
- 2.1.1 国际法律责任16-17
- 2.1.2 国际损害责任17-19
- 2.2 国际公约中相应的核损害民事责任制度19-25
- 2.2.1《巴黎公约》19-20
- 2.2.2《布鲁塞尔补充公约》20-21
- 2.2.3《维也纳公约》21-23
- 2.2.4《联合议定书》23
- 2.2.5《维也纳议定书》23-24
- 2.2.6《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24-25
- 2.3 当前国际立法评价25-27
- 2.3.1 有待扩大赔偿范围、完善赔偿分配机制25
- 2.3.2 核营运者负担过重25-27
- 第3章 中国核损害民事责任立法现状与完善27-31
- 3.1 中国立法现状27-28
- 3.1.1 未形成完善的核能法律体系27
- 3.1.2 内容未完善且过于原则无可操作性27-28
- 3.2 核损害民事责任的完善28-31
- 3.2.1 创新赔偿机制28-30
- 3.2.2 加入相关公约30-31
- 结语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务院关于核准《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和《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7年29期
2 岩;;核事故发生后的基辅[J];国际问题资料;1986年13期
3 ;20世纪发生的严重核事故[J];山东消防;2000年01期
4 叶文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与世界核事故[J];世界知识;1986年11期
5 ;大事记[J];世界知识;1986年21期
6 曾文革;蒋世松;;福岛核事故视角下的日本核应急法律制度析论[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年02期
7 余一中;;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苏联僵化体制难辞其咎[J];共产党员;2011年09期
8 米哈尔·卡茨耶比奇,徐新明;重返核事故废墟的"不怕死"居民[J];环境教育;2005年03期
9 诸江;叶胜宇;;企业防范核事故风险的法律责任分析——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视角[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核工厂事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北京工人;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真;;世界核事故对人类和生物学影响回顾[A];2000上海科技论坛BIO-X研讨会暨中德医学生物物理和上海流变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一龙;廖力;何旭;;福岛核事故对某高校大学生核电认知能力的现状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3 诸江;;企业防范核事故风险的法律责任分析——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视角[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冯嘉礼;张永兴;;基于属性坐标学习和分析的核事故评估与决策模型[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孙健;王百荣;姜文华;来永芳;;福岛核事故对北京地区环境的影响及评价[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5册(辐射防护分卷、核化工分卷)[C];2011年
6 廖力;王一龙;何煦;;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民众恐慌的探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7 徐涵;张志辉;;福岛核事故后让全面风险管理更好的发挥作用[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杜金洲;王锦龙;刘丹彤;石金辉;张经;;福岛核事故核素在我国气溶胶及其近海分布特征[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凯;王炜;;基于能量释放理论的核事故风险突变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朱雷;;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在福岛核事故后的核电发展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珂;细数历史上“够级别”的核事故[N];中国国防报;2011年
2 记者 蓝建中;研究:福岛核事故或已致当地生物基因异常[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余昌;福岛核事故为何更多是“人祸”[N];北京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蒋建科;适度发展核电是正确选择[N];人民日报;2001年
5 记者 张志强;乌纪念核事故16周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孟桢尧;中国光有核事故演练还不够[N];中国保险报;2011年
7 记者 方祥生;对核事故的反思不应阻碍未来核能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禾;环保部:日本福岛核事故长期影响不容忽视[N];科技日报;2011年
9 龙智慧;福岛核事故处理何不交给国际社会[N];中国能源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鸿良;福岛核事故怎样演变为七级[N];北京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秋;核事故早期应急响应的风场和烟羽浓度预测模式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明明;核电厂核事故放射性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鹤儒;核电厂核事故放射性核素辐射剂量估算及应急疏散模拟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张晓露;山东海阳核电厂环境辐射本底生物锶-90和铯-137的调查及福岛核事故对其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4 董启明;核电站核事故预防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5 刘丹彤;福岛核事故后典型放射性核素在中国近海环境中分布和迁移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吴晨骏;核损害民事责任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7 武良鹏;核事故早期应急群决策模型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8 高阳;核事故早期实时剂量评价方法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潘欢欢;论核事故侵权责任[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诚杰;核事故危机应对中相关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3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53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