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航非法干扰行为及其法律对策
发布时间:2017-08-01 10:29
本文关键词:论民航非法干扰行为及其法律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乘坐民航客机出行,民航客机不仅具有舒适、快捷、安全等特点而且还极大提高了出行效率。然而,伴随着民航运输的发展,也出现了大量非法干扰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危害了民用航空的安全,甚至对国家安全也形成重大影响。 目前,我国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事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形势日趋严峻,这些非法干扰民用航空的行为,会干扰飞行安全,破坏航空器的正常航行秩序,甚至会导致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飞行中的航空器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由于飞机上的安全保卫力量薄弱,较难及时制止和管控非法干扰行为,有效控制事态。针对此类难题,我们要采取运用系统的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对非法干扰行为的发生规律。由于我国针对非法干扰行为的立法和处置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有效遏制非法干扰行为,成为民航行政管理机关、民航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场公安机关共同面临的课题。 本文选题有利于完善我国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领域的法律责任制度体系,填补法律漏洞。由于非法干扰行为具有多发性和多样性,使我国相关法律滞后于实际。本文结合国际保安公约和我国法律,提出从立法上遏制非法干扰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有关部门在整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法律规章,使之更加有效的遏制非法干扰行为。 本文将针对这一现实,立足于民航行业管理实践,结合真实案例,对国内外非法干扰行为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找出非法干扰立法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国际保安公约,借鉴国外遏制非法干扰经验提出遏制我国非法干扰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民航非法干扰行为及其法律对策。全文除引言、结语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非法干扰行为概述。分别阐述非法干扰行为概念、分类和特点等。第二部分是我国非法干扰行为的实证考察。分别考察我国非法干扰行为现状和我国非法干扰立法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我国遏制非法干扰行为的对策。分别论述遏制非法干扰行为的国外经验借鉴和我国遏制非法干扰行为的对策建议。后者包括完善关于非法干扰行为的立法,构建民事、行政和刑事制裁措施协调一致的规范体系和积极预防非法干扰行为的发生。 本文努力争取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一是详细分析对民用航空领域中的非法干扰事件概况,提炼非法干扰行为规律性特点。二是提出应对民航非法干扰行为频发、并呈逐年上升的势头的解决对策。例如近期民航连续遭遇的多起劫机、炸机恐怖袭击威胁信息,大部分为虚假恐怖信息。再如个别旅客在没有发生紧急情况并未经机组同意时候打开机上应急安全门事件。这些具体行为在刑法中界定比较模糊,根据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将提出切合实际的立法建议。三是建议国际保安公约与我国法律实现有机统一。四是建议将民航非法干扰行为概念正式引入我国法律,并加以明确。五是建议完善修订现有针对非法干扰行为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标准及规范性文件。多角度、全方位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遏制非法干扰的发生。
【关键词】:民用航空 非法干扰行为 航空安保 安保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93.4;D92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1.1.1 选题来源11-12
- 1.1.2 研究目的12
- 1.1.3 应用价值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5-17
- 1.3.1 研究方法15-16
- 1.3.2 创新点16-17
- 2 非法干扰行为概述17-20
- 2.1 非法干扰行为概念17-18
- 2.2 非法干扰行为的分类18
- 2.3 非法干扰行为的特点18-20
- 2.3.1 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特点18-19
- 2.3.2 具有法律规定时空局限性的特点19-20
- 3 我国非法干扰行为的实证考察20-35
- 3.1 我国非法干扰行为现状20-26
- 3.1.1 从发生的地域上分析20
- 3.1.2 从发生数量上分析20-22
- 3.1.3 从发生类型上分析22
- 3.1.4 从严重非法干扰行为分析22-23
- 3.1.5 从情节轻微违法、违规但不构成犯罪的非法干扰行为分析23-24
- 3.1.6 从机场公共区内发生的扰乱民航安全的行为分析24-25
- 3.1.7 非法干扰行为的发展趋势分析25-26
- 3.2 我国非法干扰立法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26-35
- 3.2.1 非法干扰行为立法存在的问题26-29
- 3.2.2 非法干扰行为处置中存在的问题29-35
- 4 我国遏制非法干扰行为的对策35-44
- 4.1 遏制非法干扰行为的国外经验借鉴35-38
- 4.1.1 签订反非法干扰国际公约35-36
- 4.1.2 国外打击非法干扰行为采取的措施36-38
- 4.2 我国遏制非法干扰行为的对策建议38-44
- 4.2.1 完善关于非法干扰行为的立法38-41
- 4.2.2 构建民事、行政和刑事制裁措施协调一致的规范体系41-42
- 4.2.3 积极预防非法干扰行为的发生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49
- 后记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劲松;;国际航空侵权行为法律制度的新发展——以《非法干扰公约》为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张君周;;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再探讨——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最新修改为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王琼;;论我国刑法与反劫持航空器国际公约的协调[J];法学杂志;2008年01期
4 杨惠;;航空保安的几个法律问题[J];法学杂志;2009年06期
5 戴静;;确立空中劫持犯罪优先管辖权的构想[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6 郭玉川;恐怖主义的现状与遏制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郝秀辉;;恐怖主义劫机事件的“过失”论证[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张君周;;论客舱执法中的权力配置与冲突应对[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李德胜;徐启良;;反思政治性国际劫机犯罪的司法协作困境——以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为切入[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刘南男;;当前我国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事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603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0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