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环评立法的问题与出路——基于中美比较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战略环评立法的问题与出路——基于中美比较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战略环评 战略环评对象 战略环评主体 战略环评程序 比较
【摘要】:中美两国的战略环评立法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应当部分借鉴美国的相关规定对战略环评立法进行完善:在战略环评对象方面,应当通过名录的方式进一步明确需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并考虑将政策纳入评价范围;在战略环评主体方面,应扩大行政监督范围,大力发展公众监督,并增加相关部门对战略环评的支持义务;在战略环评程序方面,应将战略环评程序有机融入战略决策程序之中,根据环境影响大小确定评价范围,并增加有关替代方案的规定。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战略环评 战略环评对象 战略环评主体 战略环评程序 比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比较研究”(10YJC820110)
【分类号】:D922.6;D97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预防原则被视为环境保护的黄金规则,而贯彻预防原则的主要制度工具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下简称环评)。自1969年美国通过《国家环境政策法》正式确立了环评制度之后,环评就迅速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成为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一。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环评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曦,易鸿祥;关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的思考[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2 李爱年,胡春冬;中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J];时代法学;2004年01期
3 杨枫,郑伟元,贾克敬,蔡玉梅;德国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步骤评介[J];中国土地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发;从电力企业职工素质状况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吴新昱;浅论对西方管理中人本观念的借鉴及运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李融,杨剑;图书馆转型时期冲突管理探讨[J];图书与情报;2004年01期
4 卢盛华;图书馆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4年02期
5 许磊;21世纪商业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特点[J];商业研究;2001年06期
6 王玮;;浅谈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及解决对策[J];商业研究;2005年21期
7 蔡金荣;;略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黄丽霞;;质量管理PDCA法在图书馆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范波;制造企业需求管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赵杰;;欧美国家规划层次上的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婧;;浅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权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关问题分析及完善途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3 徐丰果;;从环境行政主管部门首长的选任和职责看环境保护法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4 谢伟;;论环境诉权的价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周玉华;郭永长;;环境法“义务重心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陈维春;;POPs公约法律机制对中国POPs立法的启示[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阳;高甲荣;肖斌;;泥石流危险区区划的原则及步骤[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8 贾克敬;;欧盟战略环境评价的步骤与方法评介[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9 苗婧;;浅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彭秀坤;;关于建立地方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立法构想[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吕晓俊;组织中员工心智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生瑞;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D];长安大学;2002年
4 王宏利;企业并购绩效与目标公司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杨洁;企业并购整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徐萍;税收征管效益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任珊;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茹秀英;国际奥委会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10 杨文健;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志民;中信实业银行鞍山支行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邱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改企建制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3 徐勇;建设集团电动交通工具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王澄;组织诊断[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贤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重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黄新友;南海高级润滑油公司竞争战略[D];厦门大学;2001年
7 阚一群;华粤企业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8 母小琴;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姚文;入世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之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10 黎鹰;我国人才测评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鹤,朱坦,贾纯荣;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在中国的开展—区域环境评价(REA)[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3期
2 王曦,秦天宝;中国环境法的实效分析:从决策机制的角度考察[J];环境保护;2000年08期
3 包存宽;战略环境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J];环境导报;2000年06期
4 史忠,刘正茂,刘清慧,崔玉玲;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年02期
5 程胜高,刘卓,姚维科;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1年03期
6 李庆宗;理性的僭越[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4期
7 樊春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初论[J];科学学研究;1998年03期
8 徐贵权;论价值理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于海霞,徐礼强,李爱贞;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徐礼强,于海霞,李爱贞;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S2期
,本文编号:1031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3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