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7:00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 环境损害赔偿 赔偿范围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人类活动的无节制状态,往往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这也是古今中外皆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势必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人们生存的矛盾导致环境纠纷的产生,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纠纷也随之增多。环境纠纷的解决需要相应的机制,需要配套的法律进行规范。但我国现阶段解决环境纠纷的法律规范并不健全,使得环境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法律的不完善使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得不到及时维护,这不仅不能及时解决相应的环境问题,使环境问题更为严重,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相应法律规范。2009年12月我国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弥补了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上的一些不足,规定了环境损害赔偿的无过错责任,举证责任倒置原则;2014年4月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也加大了对环境损害的惩罚力度,对于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这些环境损害赔偿法律规范的完善,对于环境纠纷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程序性意义,也是学界对于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成果在立法实践中的反应。为了应对我国目前严重的环境问题,解决日益增多的环境纠纷,对于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进一步研究便显得甚为重要。本文首先主要阐述与环境损害赔偿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从环境权入手,为公民环境权益遭受侵害时寻求救济提供理论支撑。并且区分环境损害赔偿与一般损害赔偿的关系,在比较的条件下,理解环境损害赔偿的特殊性,为文章对环境损害赔偿立法进行研究提供基础。其次,阐述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日益增多,正在一步步完善,但环境损害赔偿立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立法结构不协调,一些法律规定之间甚至存在冲突,并且留有法律空白。再次,主要是研究国外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模式和相应的制度,从中借鉴适应我国国情的立法经验。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探讨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措施,从立法路径以及立法内容上弥补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环境 环境损害赔偿 赔偿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6
  • 一、研究的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三、研究内容14-15
  • 四、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16-20
  • 第一节 环境权的概念和内涵16-17
  • 第二节 环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内涵17-20
  • 一、环境损害17
  • 二、环境损害赔偿17-20
  • 第二章 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25
  • 第一节 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现状20-22
  • 第二节 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存在的问题22-25
  • 一、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内容有冲突22
  • 二、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内容有缺失22-25
  • 第三章 国外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实践及启示25-29
  • 第一节 国外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实践25-28
  • 一、国外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模式25-27
  • 二、国外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制度设计27-28
  • 第二节 国外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对我国的启示28-29
  • 第四章 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完善29-37
  • 第一节 选择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路径29-31
  • 一、修订环境损害赔偿相关法律规定29-30
  • 二、制定《环境损害赔偿法》30-31
  • 第二节 完善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内容31-32
  • 一、明确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31
  • 二、确定环境损害赔偿的内容31-32
  • 第三节 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32-34
  • 一、拓宽原告资格范围32-33
  • 二、允许提起事前预防诉讼33
  •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33
  • 四、适当减免原告的诉讼费用33-34
  • 第四节 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34-35
  • 第五节 引入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发;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框架和内容的思考[J];法学论坛;2005年05期

2 梁文莉;;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政法学刊;2009年01期

3 陈开琦;;企业环境损害赔偿社会责任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刘长兴;;环境损害赔偿法的基本概念和框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王小飞;;长株潭实验区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探析[J];云梦学刊;2011年04期

6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J];江苏氯碱;2013年01期

7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J];吉林环境;2013年02期

8 王兰;;谈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J];北方环境;2013年08期

9 王晓丽;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兼论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机制[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王晓丽;论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机制——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例[J];法学论坛;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环境损害赔偿问题亟需高度重视[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2 李锴;周辉;;试论建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的国家责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3 那力;孙丽伟;;从Amoco Cadiz案看环境损害赔偿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震;如何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N];中国环境报;2012年

2 记者 王春华;制订环境损害赔偿法增大违法成本[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袁定波 张亦嵘;环境损害赔偿亟待专门立法[N];法制日报;2006年

4 中国农工民主党;建立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民工党中央;建立和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N];江淮时报;2013年

6 湖北经济学院院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吕忠梅 《法制日报》记者 廉颖婷;建设美丽中国 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制正当时[N];法制日报;2012年

7 江苏省环保厅 贺震;尽快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N];人民日报;2013年

8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教授 杨素娟;日本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N];中国环境报;2011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王利明;污染损害要处罚更要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N];中国环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刘恩媛;国际环境损害赔偿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朱莹;我国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颐;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范围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翟彦鹏;我国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亚平;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黄雪莹;我国船舶油污致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周红占;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模式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陈晓环;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吕中诚;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米娜;环境损害赔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5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35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