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环境法学研究方法论之逻辑构成

发布时间:2017-10-25 19:35

  本文关键词:论环境法学研究方法论之逻辑构成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法学 学术研究方法论 生态人


【摘要】:地球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体现了人类整体的利益。为了实现有效保护地球环境的目的,环境法学的研究应当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立场上,为人类整体的利益服务,以生态危机作为逻辑起点,从而构建以生态义务为基石范畴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并形成"生态人"这一环境法学的理论研究模式。环境法学的研究只有遵循这种方法论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抓住环境法的本质,从而推动环境法学学科尽快摆脱传统法学学科的影响而走向独立和成熟,进而也有利于地球环境的有效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环境法学 学术研究方法论 生态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式研究》(11BJY09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2.6
【正文快照】: 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先生说过,法学之成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之方法。科学发展史也告诉我们,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完整的方法论,不仅标志着其不成熟,而且也阻碍了它的顺利发展。环境法学作为环境危机崔生下的新兴法学学科,其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梅;环境法学的理念[J];学会;2004年07期

2 蒋碧昆;;环境法学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1年02期

3 ;《环境导报》环境法学研究会环境法学研讨选题(续)[J];环境导报;1994年06期

4 李可;李明华;;当代环境法学方法论:学术检讨与体系建构[J];浙江学刊;2007年06期

5 ;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在峨眉召开[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3年06期

6 樊英;;环境权架构的路径探析——兼论后现代主义对环境权研究的影响[J];电力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7 刘琳;;我国环境法学教育模式培养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8 高福德;王磊;;浅析高校环境法学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3期

9 王燕;;环境法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10 吴勇;;对高校“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杨志明;;生态人及其引导[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利琳;;环境法诊所式互动教学改革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杜万平;;解读生态法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5 刘国涛;;“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名称解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何晓榕;;生态法上的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苏胜利;;“生态人”不宜作为环境法的人性预设——基于西方法律人性预设演进的检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何晓榕;陈泉生;;从“生态人”视角探悉环境权理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泉生;何晓榕;;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明清;朔州生态人文经济向大运靠拢[N];山西日报;2002年

2 王鹏飞;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建设生态人文宜居和谐新咸阳[N];咸阳日报;2007年

3 湖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 彭立威;生态人格匹配生态文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杨万宁;生态人文共和谐[N];衡水日报;2005年

5 复旦大学教授 谢遐龄;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刻不容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罗成友;坚定地走生态发展之路[N];重庆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违法企业难制裁 地方部门保护是主因[N];法制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胡雅君 实习记者 潘海东;黑熊悲剧:动物权益难立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孙宁华 刘艳元;著名专家在苏州研讨“可持续城市化”[N];新华日报;2005年

10 郭强;绿色转型须有“系统观”[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2 李冰强;公共信托理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萱;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出路[D];清华大学;2003年

2 奚凌;从“生态人”看消费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杜婷婷;“生态人”管理哲学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常潇;社会和谐视阈中的生态人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溪;论生态性实践[D];长安大学;2006年

6 刘荣刚;试论比较环境法学的基本范畴[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7 邵翔;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陈桂香;自然的理由[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彭青;矿山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何晓榕;生态法上的人[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5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95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