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本文关键词: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摘要】:构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尤其应当受到重视。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森林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我国应当增强现有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刚性和实用性,建立森林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规范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表述形式,改变政府作为单一补偿主体的状况,加强森林生态补偿监督,为森林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森林生态补偿 制度建设 环境与资源保护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与法律保障研究”(12AZD062)
【分类号】:F326.2;D922.63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强调实行生态补偿制度。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补偿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应当受到足够重视。为了促进森林生态的保护和利用,我国必须构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建林;华连;功勋;有元;;甘肃林业生态补偿初探[J];甘肃林业;2009年02期
2 汪劲;;论生态补偿的概念——以《生态补偿条例》草案的立法解释为背景[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J];林业资源管理;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希;周圣坤;;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2 范雅君;张银龙;蔡邦成;;我国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3 范思齐;;河南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以国有信阳南湾林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4 彭子恒;王宇欣;蔡菲菲;;井冈山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5 唐增;徐中民;武翠芳;刘建国;;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最小数据法及其在民勤的应用[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6 王岳森;;京津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吕建国;;论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补偿[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饶日光;;关于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姜霞;李兰英;沈月琴;黄文义;;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林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长兴县和衢江区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敖安强;;从我国国有资源现状看当前国有林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知中;;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的法律机制初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焦宇航;;浅谈《森林法》的修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花蕾;;浅析我国《森林法》的修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钱澄;覃春霞;;论《森林法》的修改——从加强公众参与的角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娇;;我国森林法修改的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雅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刘瑞;;森林法修改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刘文燕;;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刘阳;;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唐正彬;郝培培;;甘肃集体林权改革法律问题研究——兼评《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磊;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马爱慧;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月梅;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郭伟;北京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遥感估算与景观格局优化预测[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周厚兴;土地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玉敏;森林水文服务市场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海霞;基于3S技术的山东省森林调节温度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云文;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项磊;农区防护林产权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姜霞;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武静;生态文明视野下林业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炜煌;毁林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博;集体生态公益林法律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宋莎;云南省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区划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8 李倩茹;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向丹;我国集体林改“产权明晰”进程中的法律问题[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周晨;北京市园林绿化立法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振扬;黄天其;;试论城乡开发自然生态补偿的植被还原原理[J];重庆环境科学;1992年01期
2 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张鸿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4 彭丽娟;生态效益补偿涵义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5 吕德厚;何剑英;郑春艳;;对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构想[J];吉林林业科技;1993年03期
6 熊鹰,王克林;洪涝胁迫下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洞庭湖区为案例[J];湿地科学;2003年02期
7 陈根长;中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林业科技管理;2002年03期
8 杜小惠;九龙江北溪龙岩段公益林的生态补偿问题[J];林业经济问题;2001年01期
9 段显明,许玫,林永兰;关于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机制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1年02期
10 温作民;森林生态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及其对策[J];林业科学;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水荣;水源涵养林环境效益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曙光;李德生;;浅谈建立和完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J];科技与企业;2013年22期
2 韩德梁;刘荣霞;周海林;韩烈保;;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3 陈曦;李姜黎;;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梅琳琳;冯树丹;王冰;关兵兵;;黑龙江省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2期
5 张龙生;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J];甘肃林业;1997年02期
6 陈建男;张泉;;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7 屈振辉;;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04期
8 陈兆开;;淮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9 阙占文;;比较视野下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7期
10 郭冬梅;;干旱地区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未来学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巧萍;;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以《环保法》的修改为视角[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逯飞;杨哲明;黄云飞;曹阳;;河北省生态补偿制度研究[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艳秋;;关于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4 王干;沈男;;浅议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5 牟莹;岳胜辉;;浅议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制化[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6 郭永伟;;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制度[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7 付健;;论我国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的实现形式——以广西桂林阳朔大榕树风景区群体纠纷为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8 刘弘;刘雨林;;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视角下的西藏生态补偿制度[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唐钊;杨利雅;;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为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丁学坤;;泛珠三角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学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杰平 伍新木;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N];人民日报;2013年
2 雷成海 武绍贵 刘传义 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加快完善生态补偿制度[N];中国环境报;2014年
3 端然;京津冀生态补偿制度亟待完善[N];经济日报;2014年
4 CUBN记者 邓昕睿;生态补偿制度亟待完善[N];中国联合商报;2014年
5 梁振君 曾高文;昌江率先实施生态补偿制度[N];海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柴国荣 徐祖贤;浙江首创生态补偿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记者 苏莉 通讯员 向念;细化生态补偿制度[N];湖南日报;2012年
8 尚敏;建立跨界生态补偿制度保护黄浦江水源安全[N];联合时报;2013年
9 陈祖洪 实习记者 肖建;尽快建立生态补偿制度[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董惠莉;确立河流跨界生态补偿制度[N];中国环境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祥;论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施燕;环境法视野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們;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D];郑州大学;2006年
4 刘亚成;西藏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5 赵彦泰;美国的生态补偿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郭东兴;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曦;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及其借鉴[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8 李俐;中美生态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路景兰;论我国耕地的生态补偿制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5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11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