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治的社会性别主流化研究——从环境法的自主性谈起
本文关键词:环境法治的社会性别主流化研究——从环境法的自主性谈起
【摘要】:环境法刻意忽略了社会性别对其的刺激而无所应对,从而带来了环境法正当性的危机。这源于作为一套统治策略的父权制在环境法治中的存在。虽然父权制的存在不能抹煞环境法治中社会性别关系的变革性,但环境法治结构优化依然需要改变不公正的社会性别关系。为此,我国应全面评估现有环境立法及运行中性别等级化的制度、规范与性别盲点,建立长效的机制,促进社会性别在环境法治中的主流化。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2000-4109006) 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人文社科)项目
【分类号】:D912.6
【正文快照】: 一、环境法的自主性与社会性别关系(一)环境法的自主性在讨论法律的进化时,诺内特和塞兹尼克等学者提出了压迫性法、自主性法与回应性/呼应性法等三种阶段/样态①。其中,压迫性法是旨在合法化、正当化权力和政权的法律。自主性法则要求司法独立,采纳规则模型,强调程序正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纪秋发;性骚扰及其危害[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王雅萍;;《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睡美人主题[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更祥;文明废墟中的生命回归——重解《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主题[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高桂贤,曹刚;论性别平等的嬗变过程[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杨晓宁;社会性别概念与女权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社会性别概念的产生[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卢亚林;父权制下强者的毁灭与弱者的生存——评澳大利亚女作家盖比·奈赫的小说《沐浴在光中》[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2期
8 董之林;女性主义批评:并不奢侈的今日话题[J];东南学术;2001年06期
9 刘红林;论台湾新闺阁文学对婚姻自主的诉求[J];东南学术;2002年06期
10 秦燕,李亚娟;20世纪80年代的婚姻法律与婚姻家庭变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春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爱妹;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志雄;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齐浚;明清社会思潮与人情小说性爱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佘艳春;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俊;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冬;生育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白薇和杨骚:话剧的性别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余霞;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角色转换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卫泽;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和意义[D];湘潭大学;2003年
4 周颖;普希金的女性意识[D];湘潭大学;2003年
5 黄粹;父权制与妇女的解放—当代西方女权主义政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鹤云;萧红与姜敬爱的小说创作比较研究——以小说《生死场》和《人间问题》为中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汪敏萍;从《悲惨世界》中的女性形象看雨果的女性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齐秋生;走向现代的都市女性形象——从《良友》画报看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女性[D];暨南大学;2004年
9 王晓波;权力与妥协——《佛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符号学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惊鸿;新女性:拒绝和颠覆—现代文学"爱情与自我"主题的探询[D];清华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钭晓东;;后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几个重点领域[J];绿叶;2011年08期
2 万劲波;陈赛;;《环境保护法》修订的理性设计和现实选择[J];绿叶;2011年08期
3 肖萍;;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立法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李跃利;李琰;;论我国环境监管的法律完善[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张军驰;樊志民;王倩;;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基于环境法律分析的视角[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6 戚娟;;环境法法典化趋势及我国之借鉴——以瑞典和德国两国为例[J];学理论;2011年23期
7 彭玲玲;殷莺;;浅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科技资讯;2011年2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盘志凤;潘伟斌;;构建我国环境修复法规体系的可能性[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刘占奎;;无锡市“河长制”的环境法启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路轶;戚道孟;;风险社会中环境风险防范原则的新发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4 余俊;黎玲玲;;开发区开展与环境风险预防的法律协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5 归东;;环境保护法律研究——从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6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苏秋月;期海明;;论中国生态安全建设的法律对策[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慧玲;广东立法以提升质量为重[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白剑峰;把绿色中国留给未来[N];人民日报;2002年
3 李克国;环境执法应引入更多经济机制[N];安徽经济报;2004年
4 李克国;环境执法应引入更多经济机制[N];中国环境报;2004年
5 ;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N];人民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陈谦;加强立法推进公众参与[N];中国环境报;2005年
7 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黄慧诚;让环保纳入企业生产成本[N];南方日报;2011年
8 志灵;破除顽疾求环保,不只是完善立法[N];法制日报;2011年
9 孔凡真;防治农业污染可借鉴海外经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史春;保护农村环境立法是关键[N];中国环境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房艳;《生物多样性公约》与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李景梅;中国环境管理探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陈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环境保护法》之完善[D];江苏大学;2010年
4 赵全东;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5 尚凡莹;论环境法中的环境优先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桂青;主流化的环境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7 曾传瑞;公民环境权的法律配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6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1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