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环境损害为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

发布时间:2017-11-23 02:14

  本文关键词:论环境损害为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损害 环境法学 逻辑起点


【摘要】:确立环境法学逻辑起点的标准有:符合环境法知识化的需要和实现环境法的使命。预防与治理环境损害是环境法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也是环境法的使命和目的。环境损害已经成为环境法的基石范畴和组织枢纽,因此,环境损害也应该成为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20037)
【分类号】:D912.6
【正文快照】: 研究某门学问时,研究者必定有一个明确的逻辑起点,否则,无从着手。对一个学科而言,只有众多的研究者一致认同该学科的逻辑起点,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深入的研究,该学科才能进步,在成长中迈向成熟。环境法学自然也不例外。但遗憾的是,环境法学界对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缺乏应有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祥民;邓一峰;;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兼论环境法的使命[J];法学论坛;2006年02期

2 钱水苗;环境法调整对象的应然与实然[J];中国法学;2003年03期

3 徐祥民;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泽民,吴长明;加快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3 方晓利;政策失效与政府经济职能界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主体的经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荣国权;关于法的经济学的几点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蔡守秋,蔡文灿;水权制度再思考[J];北方环境;2004年05期

7 张旭,孙海龙;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原则[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9 余建光,彭洁芬;再谈我国汽车产业创新[J];北京汽车;2001年01期

10 王学军,向君;试论国有批发商业的营销模式创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万平;;解读生态法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2 孟庆垒;;主流环境权理论的错位与出路[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闵浩;王宇红;;权利抑或义务:环境保护的理念重构与入宪路径选择——以排污权制度的引入为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许伟煌;;浅析环境权的界定和性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左锋;曹明宏;;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和管理对策[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通屏;;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处理的若干关系研究——关于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杨依山;;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理论重构的初步尝试[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胡静;陈银蓉;;农村集体与农民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9 陈银蓉;胡静;;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解析[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0 王海龙;;“后农业税时代”乡镇体制改革的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向前;网络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甄志宏;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郭培民;基于企业资源论的母子公司性质及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俞海;现代投资银行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于伟;土地退化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刘宏;经济转轨、企业重组与公司治理[D];厦门大学;2001年

8 杨明;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9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曹立;混合所有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粤;国外风险投资的微观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熊艳玲;论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冲突及平衡[D];湘潭大学;2004年

3 孔静;重塑公民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克强;土地承包制探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邓怀颖;会计信息供需均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张英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8 苗蕾;企业集团协调管理与决策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9 刘劲杨;现代创新理论与地矿科技攻关创新模式探析——以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为例[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10 黄德伟;平衡的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昕;论动物法律主体资格的确立——人类中心主义法理念及其消解[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于兴中;自然法学与法的神圣化和世俗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李爱年;环境保护法不能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4 郭红欣;环境保护法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兼与李爱年教授商榷[J];法学评论;2002年06期

5 徐祥民,张锋;质疑公民环境权[J];法学;2004年02期

6 冉昊;民事主体传统含义的法理辨析[J];江海学刊;1999年02期

7 欧阳晓安;英美法系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历史发展[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吕世伦,薄振峰;论人权的几个对应范畴[J];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9 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10 杨立新,朱呈义;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祥民;刘卫先;;环境损害: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J];现代法学;2010年04期

2 林晓梅;环境法学的理念[J];学会;2004年07期

3 蒋碧昆;;环境法学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1年02期

4 ;《环境导报》环境法学研究会环境法学研讨选题(续)[J];环境导报;1994年06期

5 ;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在峨眉召开[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3年06期

6 樊英;;环境权架构的路径探析——兼论后现代主义对环境权研究的影响[J];电力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7 刘琳;;我国环境法学教育模式培养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8 高福德;王磊;;浅析高校环境法学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3期

9 王燕;;环境法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10 吴勇;;对高校“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韩利琳;;环境法诊所式互动教学改革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杜万平;;解读生态法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4 刘芳;杨海霞;;比较法视角下中国的生态损害责任——从国外的生态损害补偿谈起[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5 刘国涛;;“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名称解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孔俊伟;邓晓敏;;环境损害民事诉讼中的证明问题——从两份截然不同的判决谈起[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陈维东;;现阶段环保领域中律师的作用[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那力;张炀;;普通法中的环境损害责任问题[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宇;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迈向制度化[N];中国环境报;2011年

2 中意合作《环境污染事故损失核定技术与鉴定机制》项目培训团;学习意大利经验 建立环境损害评估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张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成立[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李禾;全国性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成立[N];科技日报;2006年

5 李松;欧洲关于环境损害责任的法律状况及趋势[N];国际商报;2008年

6 李萍;排污费 旧办法要取消 新条例将出台[N];消费日报;2001年

7 吴晶晶;“绿色保险”,为环境污染事故买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本报记者 黄抗生邋鄂平玲;绿色保险:破解环境污染谁担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环保需要政策[N];中国财经报;2000年

10 沈环玄;江苏已进入集全社会之力保护、修复环境的阶段[N];江苏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冰强;公共信托理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高益民;海洋环境保护若干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庄敬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黄懿;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宋欣;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鹏;我国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丁芙蓉;环境损害救济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臧祥真;论船舶油污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萱;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出路[D];清华大学;2003年

5 姜松;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贸易增长与环境损害预测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米娜;环境损害赔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何爱玲;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环境损害成本估算[D];东北大学;2008年

8 杨丽;燃煤电厂环境损害估算及环境工程经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9 吴晓燕;论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谭志宁;企业环境损害及其控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6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16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3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