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菲溢油事故看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完善
本文关键词:从康菲溢油事故看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完善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把拓展生存空间和保障经济发展的目标逐步转向海洋,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开发即伴随着风险,在2011年,我国渤海湾发生的康菲溢油事故,成为世界范围内继2010年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之后又一起震惊世人的溢油事故,给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我国十分注重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及其立法工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进行了一系列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建立起了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海洋环境保护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的第一部正式法律,也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第一部正式法律。我国在保护海洋环境工作方面做了一定努力,但从整个环保局面讲,这方面工作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涉及海洋环境的污染情况层出不穷,《海洋环境保护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海洋环保形势。本文着重从康菲溢油事故这一典型事件中发现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存在的不足,然后围绕法律条文和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完善该法的意见建议。 本文通过四个部分对这一课题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对我国海洋溢油污染的现状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有关溢油问题的现有规定作了简要介绍,主要对我国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该法中与溢油相关的主要法律制度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首先对渤海湾康菲溢油事故发生的始末、原因和处理等进行了介绍,点出了事故对环境、经济、居民的危害,最后分析了当前海洋溢油风险的普遍性。 第三部分,结合前两章的铺垫,指明康菲溢油事故所暴露的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和执法层面,阐述了立法缺乏前瞻性、地方的应急反应机制不健全、行政处罚制度的惩罚力度不足、污染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机构职能划分不明确、海洋生态损害规定难操作、缺少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等问题。 第四部分,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应急处置体系的构建摆在建议的首要位置,,针对上文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结合2013年国家海洋局重组及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契机,按照完善溢油应急制度和完善事后的处置措施两大部分进行了论述。同时由于《海洋环境保护法》涉及到的社会利益较广,需要增大公众参与力度,在最后加入了环评的公众参与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等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典荣;;10年来我国环境立法的发展——纪念《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实施10周年[J];环境保护;1989年08期
2 戴登禄;整治舟山渔场污染 保护水产资源[J];中国环境管理;1992年01期
3 王涧冰;;蓝色海洋需要我们共同呵护[J];环境教育;2006年11期
4 翟勇;;《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度设置对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的贡献[J];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5 付强;史学庆;李博文;;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防治[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1期
6 陈威;;《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对海事监管的要求[J];中国水运;2010年07期
7 靳林林;;我国海洋倾废法律制度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2期
8 廖佩红;蒋宏奇;;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新规定[J];环境;2000年03期
9 ;《海洋环境保护法》首部配套法规出台——缓解因海洋工程带来的海洋环境污染[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0期
10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答记者问[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玲;乔冰;李岱青;;溢油敏感资源保护方案综合研究[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安伟;李广茹;赵宇鹏;牛志刚;邱照宇;;海上石油设施溢油风险评估及防范对策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周然;彭士涛;覃雪波;焦润红;;港口溢油事故对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污染预测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4 曾俊备;;浅谈广西沿海溢油风险源及防治对策[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辉东;;就地燃烧法在深海地平线溢油清理中的应用[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洪;;美国华盛顿州防溢油专项检查与溢油应急响应报告演习的准备与应对[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7 余育聪;;如何防止船舶燃油舱意外溢油[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8 张永宁;白春江;;大连海域船舶溢油遥感监测分析[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2集)[C];2010年
9 徐述铎;;内河溢油事故应急反应体系与应急反应技术概述[A];内河船舶防污染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邹春堂;;“9·2”长炼2号码头溢油事故的原因剖析[A];2007年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扬;海域溢油生态索赔不容易[N];北京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句艳华;渤海溢油事故追问[N];大众科技报;2011年
3 记者 蓝乔 特约记者 梅传东 通讯员 侯晨光;尽快形成近期抵御500吨溢油事故能力[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执笔人 蒋岩;墨西哥湾溢油事故的启示[N];中国交通报;2011年
5 记者 王冬梅;海上石油作业溢油风险排查全面展开[N];工人日报;2011年
6 记者 徐沛宇;渤海蓬莱19—3油田或再溢油 漏油真正原因仍未找到[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记者 徐沛宇;渤海溢油未止康菲被令停产[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记者 徐沛宇;渤海溢油量240立方米?康菲中英文披露数据不一致[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记者 徐沛宇;每天回收1升油膜 渤海溢油仍未完全停止[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张松 整理;网民:处理渤海溢油事故需要硬手段[N];经济参考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枫;海上搜救模拟器中近海溢油的实时仿真与可视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陈澎;机载激光荧光海上溢油信息提取与反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郭为军;三维溢油数值模式研究及其在近海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兰国新;海上溢油遥感光谱信息挖掘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汪守东;基于Lagrange追踪的海上溢油预报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廖国祥;基于GIS的溢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7 王春艳;浓度参量荧光光谱油种鉴别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袁群;航运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损失价值量化及调控政策机制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9 王东升;区域开发对滨海环境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孙娟;滨海环境石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形成的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平;从康菲溢油事故看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丁刚;基于FLUENT的破舱船舶溢油的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长生;湄州湾30万吨原油码头溢油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训华;湖泊溢油数值模拟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邱品宾;厦门湾船舶溢油污染事故危害风险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孙维维;大连新港海区油船溢油风险总体评价初探[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7 王耀华;海上溢油的归宿和形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刘松树;海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9 冯亮;海上溢油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张松;海上溢油碳稳定同位素的油指纹特征[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4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4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