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背景下能源发展转型的法律抉择
本文关键词: 维持性创新 破坏性创新 能源法 能源发展转型 法律抉择 出处:《法学》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维持性创新走向破坏性创新是能源革命的路径依赖,建构鼓励或适应破坏性创新的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同样是能源革命的路径依赖。破坏性创新将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利益的改变,突破了帕累托改进的经济逻辑,法律惟有实现革命才可能真正满足破坏性创新引发的能源革命。建立在维持性创新基础上的中国法律面临着抉择。从维持性创新走向破坏性创新是技术过程、市场过程、政治过程,同样也是法律过程。
[Abstract]:From maintainability innovation to destructive innovation is the path dependence of energy revolution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to encourage or adapt to destructive innovation. Especially the legal system is also the path dependence of the energy revolution. Destructive innovation will bring a series of chang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rests, breaking through the economic logic of Pareto improvement. Only the revolution of law can truly satisfy the energy revolution caused by destructive innovation. Chinese law based on maintenance innovation is faced with a choice. It is a technological process from maintainability innovation to destructive innovation. The market process, the political process, is also the legal proces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能源发展转型战略与法律制度研究》(13AFX025) 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法学)建设计划(经济法学科)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7
【正文快照】: 本世纪初国际上唱响的以能源效率革命与清洁能源革命为主要内容的能源革命,在中国已经正式演绎成为能源生产革命、能源消费革命、能源科技革命与能源体制革命。?忌口多年的革命再次成为公共话语。从魏茨察克的“资源生产革命”、格尔勒的“清洁能源革命”和“能源效率革命”、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先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法初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何枫,冯宗宪,曾凡银;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产业发展及其升级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曹洪;捆绑销售的经济学层面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高维和;王震国;;伯川德悖论,消费者转换成本与市场圈定——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结构的微观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周庆悦;黄邦根;;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杨萍,杨国涛;西方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进与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聂世林;;饲料行业竞争格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8 喻汇;;人力资本集聚与县域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9 刘娟;;为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正本清源[J];中华商标;2010年04期
10 俞飞;;从L'Oreal v Bellure案看欧盟商标保护新趋势[J];中华商标;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绪亮;;企业间纵向限制与中国反垄断立法[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朱慧;;复制技术变迁与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版权制度利益均衡的调整[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胜兰;麦景琦;;专利立法保护与司法保护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6 谢庆奎;杨宏山;;信息全球化与意识形态创新[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7 冯兴元;毛寿龙;;单一税的理论基础[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9 熊光清;;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比较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10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6 汪琼;我国轿车企业新车面市时间与先行者优势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旭春;论孤儿作品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宋佳;论上市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汉政;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高玉萍;商标商业性合理使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於晓芬;我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胡守维;价格歧视新探及其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轶鸣;商标权滥用及其反垄断法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国兴;;论能源革命与法律革命的维度[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2 杨晓音;;能源革命与中国角色——访《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J];理论参考;2013年01期
3 高望来;;席卷全球的新能源革命[J];世界知识;2012年05期
4 崔莹莹;;最佳技术标准制造——雷天:推动汽车能源革命[J];法人杂志;2005年12期
5 ;外刊[J];社会与公益;2013年07期
6 张孝德;;“文明高墙”阻碍下的中国方向[J];人民论坛;2012年30期
7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10期
8 徐佩玉;;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0年04期
9 陈雪枫;;资源高效开采、低碳利用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人大建设;2011年01期
10 赵延年;;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潘惠正;;世纪之交煤炭科学技术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闻立时;黄荣芳;;太阳能光伏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阶段[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佟泽民;杨春育;;建设城市高效能源体系应对低碳时代挑战[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金锋淑;朱京海;张树东;;雾霾与城市规划——后雾霾时代城市规划的思考与探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雪松;能源革命决定国家财富[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2 王战超 宋可为;能源革命:掌握核心技术就是掌握话语权[N];中国航空报;2012年
3 顾家瑞;丹麦实施第二次能源革命[N];中国质量报;2012年
4 周新力;“能源革命”影响深远[N];解放日报;2013年
5 华安石油指数基金经理 徐宜宜;在“能源革命”的门槛上[N];证券时报;2013年
6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王仲颖;电力转型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7 南方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副局长 王志勇;美国能源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N];学习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范思立;电力转型是能源革命的核心[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范思立;清晰政策路线图开启新能源革命[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10 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司贺秋;能源革命的三个“无限潜力”[N];中国能源报;2013年
,本文编号:1442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44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