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权法律属性辨析
本文关键词: 矿业权 矿产资源所有权 用益物权 准物权 出处:《河北学刊》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矿业权为矿业权人在特定区域和期限内依法享有的勘察与开采特定矿产资源而获取利益的权利,它虽然派生于矿产资源所有权,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矿业权本质为私权,但一产生就带有公权色彩。对矿业权的性质众说纷纭,有债权说、自物权说、用益物权说、物权取得权说、准物权说、准用益物权说等。本文认为,矿业权虽然规定在《物权法》的用益物权编,与用益物权最为接近,但仍具有很多特性。矿业权制度的实质是将矿产资源这一自然财富转变为社会财富,并在个人和国家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制度。只有承认矿业权的财产权性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矿业权人对财富的进取心,更好地推动矿业开发。
[Abstract]:Mining right is the right to obtain benefits from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specific mineral resources, which is enjoyed by the mining owner in a specific area and within a specified time limit, although it derives from the ownership of mineral resources. However, there ar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ining rights are private rights in nature, but they have a public right color as soon as they come into being.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nature of mining rights, such as claims, usufruct, usufruct, and right to obtain real rights. This paper holds that mining right is the closest to usufruct although it is stipulated in the property Law.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characteristics. The essence of mining right system is to transform mineral resources as natural wealth into social wealth and to distribute reasonably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countries. Only the nature of property rights of mining rights can be recognized. In order to stimulate mining rights to the maximum extent of the wealth of the enterprising, better promote mining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衡水学院法政学院;
【分类号】:D922.6
【正文快照】: 一、矿业权的概念及与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关系(一)矿业权的概念由于中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并未对矿业权概念作出明确界定,因此,学者们对矿业权的概念形成了多种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将矿业权定义为国有矿产资源使用权,即独立于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之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康继田;;采矿权应归属自物权而不属准物权——与《准物权研究》的作者商榷[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崔建远;准物权的理论问题[J];中国法学;2003年03期
3 房绍坤;论用益物权制度的发展趋势[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吕银;民事反诈欺制度研究——兼论消费者保护法上“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J];学海;2002年05期
2 田士永;出卖人处分权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2003年06期
3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任向东,苑世芬;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陈志勇;财产所有权转移与风险责任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温耀原;国际商事代理制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吴亚娥;优先购买权顺序探[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王瑞全;民法精神溯源——兼论民法与市民法的关系[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9 赵江勇;代位权行使效力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萧也红;公法与私法的分类及其对现今中国之意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紫零;;我国海域使用权法律制度重新构造[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2 黄锡生;林北水;;论矿权的概念、性质和体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廖建凯;;矿业权性质之探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聂莉斌;;矿业权两级市场中的采矿权权属探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杨留强;许朋伟;;浅论矿业权的流转[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张明涛;陆志明;赵静;;我国矿业权法律属性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7 王赞新;;矿业权的经济学思考[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崔建远;;再论土地上的权利群——以准物权为中心的比较分析[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菊鲜;;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问题浅析[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0 袁绍春;刘晓华;;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新军;权利客体论[D];厦门大学;2006年
2 申建平;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陈利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华金秋;中国居民理财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王春秀;矿业权市场及矿业权价值评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刘瑛;企业信用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尹志强;论民事权利在私法中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崔凤友;海域使用权制度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叶浪;旅游资源经营权论[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姚金菊;转型期的大学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军;善意取得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2 陈毅铭;善意取得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娄正涛;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张廷福;我国动产抵押权优先效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张举胜;独立担保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温文治;试论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完善[D];苏州大学;2001年
7 邴玉阶;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有关代理的几个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方义松;网络版权制度与信息的有效传播及公平使用——网络版权权利扩张与限制的成本——效益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俊峰;“债转股”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顾伟;债权人代位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崔建远;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J];法学研究;2002年03期
2 林刚;物权理论:从所有向利用的转变[J];现代法学;1994年01期
3 李晓峰;论用益物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以土地用益物权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冲;;矿业权法律属性辨析[J];河北学刊;2010年05期
2 李庆保;孙豁然;;完善我国矿业法律体系的思考[J];金属矿山;2007年10期
3 李柏林,彭绍贤,李英龙;矿业权法律与矿产资源所有权比较[J];中国矿业;2003年05期
4 李震中;;中澳矿业权法律制度比较[J];知识经济;2010年03期
5 ;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J];广西政报;1996年02期
6 ;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J];陕西政报;1996年03期
7 刘辉;;俄罗斯矿产资源使用关系的法律调整[J];中国石油企业;2006年12期
8 ;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J];湖南政报;1996年01期
9 ;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 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J];云南政报;1996年01期
10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地矿厅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意见的通知[J];湖北政报;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仪杰;;完善矿产资源财产权利制度[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庆保;孙豁然;;国外矿业立法的比较和借鉴[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平;刘世堂;;努力适应改革 积极探索实践 实现科学发展——天津市地矿局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A];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涛;物权理论下的矿业权制度[N];中国矿业报;2009年
2 冯辉;依法促进矿业权制度建设[N];中国矿业报;2000年
3 记者 屈金星;新矿业权制度正在建立[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 王希凯;谈矿产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N];中国矿业报;2003年
5 卢守润;莒县稳步推进矿业权制度改革[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时红秀;利益纷争呼唤明晰权益界定[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赵加积 杨中;山西煤企整合重组的背后[N];中国工业报;2009年
8 ;矿业权评估知识专栏(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9 陈丽萍;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诠释[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10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时红秀;矿产资源资产权利缺乏体制保障[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春秀;矿业权市场及矿业权价值评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2 蔡鑫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矿业权市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钰邦;物权法视阈下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杨熹;矿产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王渝梅;外国矿产资源物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重庆大学;2008年
4 钢巴;中蒙矿业投资涉外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柏林;采矿权价值评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6 欧阳瑜华;采矿权评估中主要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刘知;我国矿业环保中负外部性的克服与产权制度改造[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8 何淼;中国矿地使用权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杜建军;矿权交易和矿权资本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10 张桦;矿产资源价值观及采矿权评估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461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46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