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习惯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实现
本文选题:环境习惯法 + 国家法 ; 参考:《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环境习惯法是人们在长期生产以及生活当中逐渐形成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为指向的民间规范。环境习惯法的功能和运行以产权界定、意识形态两种途径进行,同时国家法的态度及其与环境习惯法在特定时期的关系,是环境习惯法功能发挥的重要背景。此外,种类繁多的具体规则、特定的社会权威组织的保障也是环境习惯法得以发挥生态保护作用的基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确保了环境习惯法在传统社会中功能机制的运行与发挥。 做为传统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环境习惯法的生成、运行都是对特定时代背景的回应,是不同时期人们对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规则需求的体现。随着乡土社会的瓦解、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环境习惯法得赖以生存与功能发挥的社会基础逐渐消解。此外,国家法对这些民间规则态度的转变,使得环境习惯法的功能发挥遇到了严重障碍,也使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陷入困境。本文认为,如何实现环境习惯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生态保护功能,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与要点之一。本文对环境习惯法在现代社会中所处困境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梳理和说明,详细阐述了环境习惯法在现代社会语境中功能的实现以及与国家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本文认为,应当对环境习惯法进行辨识、清理、成文化与体系化,同时改变国家法的僵硬态度,实现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合理分工。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is a folk norm which i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lif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s the direction. The function and op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are defined by property right and ide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attitude of national law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in a specific period are the important background for the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In addition, a variety of specific rules, the protection of specific social authority organizations are also th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to play 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role.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ese factors ensures the operation and exertion of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the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As the product of the traditional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gen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is a response to the specific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 rules in different periods.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local society and the gradual declin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social basis on which the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depends on survival and function is gradually eliminated. In addition, the change of the attitude of the national law to these folk rules makes the fun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meet with serious obstacles, and makes it fall into a dilemma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how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society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expression and reasons of the predicament of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in modern society a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benign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and national law are expounded in detail.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customary law should be identified, cleaned up, and transformed into culture and systemat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igid attitude of national law should be changed, and the reasonable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customary law and national law should be realized.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68;X1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钰;;藏族野生动物保护习惯法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冉瑞燕;;论少数民族习惯法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贡献[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3 鄂崇荣;;民间信仰、习惯法与生态环境——试析青海藏族生态观念对保护草原环境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4 包朝鲁门;;借鉴古代蒙古族生态保护习惯法 加强内蒙古生态建设和保护[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5 华热·多杰;浅谈藏区环保习惯法[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6 廖华;;论民间法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5期
7 田信桥;吴昌东;;环境习惯法与国家法互动机制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杨武松;;民间规范的表现形式与效力探析——以贵州民族地区环境保护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韦志明;;民族习惯法对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能贡献[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6期
10 廖柏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斌;;盐业契约中的习惯法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王雪梅;;清代自贡盐业契约中习惯法实施的保障机制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林彬;王佩佩;;商事惯例初论——以立法构建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4 王佐龙;;民间社会的“私了”——以西部民族地区为视域[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袁兆春;;中国农村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关系分析——兼论乡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7 莫日根迪;;达斡尔族的习惯法[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8 韩荣培;;水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王佐龙;;法文化多元与司法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晓光;;神话、禁忌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安康市委副书记 彭随义;宣传贯彻《反分裂国家法》扎实做好我市对台工作[N];安康日报;2005年
2 美国所 李晓岗;美国对我《对分裂国家法》的反应[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通讯员 盛丹群 记者 张寅;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N];杭州日报;2005年
4 吴亚明;台湾同胞认为《反分裂国家法》十分务实[N];人民日报;2005年
5 ;支持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N];人民日报;2005年
6 ;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N];人民日报;2005年
7 刘晓林;《反分裂国家法》:最大的民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李强;山西团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N];山西日报;2005年
9 ;报告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审议结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王义伟;《反分裂国家法》只是打开窗户[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D];云南大学;2004年
2 周欣宇;文化与制度:藏区命价纠纷的法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李卫东;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吕志祥;藏族习惯法及其转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国骞;国家法实效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厉尽国;法治视野中的习惯法:理论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9 孙丽娟;清代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新生;习惯性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莎;“收继婚”的法理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刘迪志;鄂伦春族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王琳;论我国习惯的地位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范景萍;认真对待习惯法[D];四川大学;2007年
5 于和利;习惯法的误区及与国家法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于现忠;关于我国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几点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唐新林;论习惯法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4年
8 鲁媛;民间法及其适用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董朝阳;藏族赔命金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调适[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2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6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