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中法律惩戒制度的构建
本文选题:农业 + 生态环境 ; 参考:《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摘要】:针对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非法占有或者挪用补偿专项经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款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的现象,应当在构建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惩戒制度,以防范和惩治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和农民的财产权益。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the illegal possession or misappropriation of special funds for compensation and the fraudulent and fraudulent use of state compensation funds, such illegal and criminal acts as exist in the practice of compensation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punish the illegal and criminal behavior in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ensation and to safeguard the property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farmers, the corresponding disciplinary system should be formulated while constructing the legal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ensation.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7B06)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项目(2008ZX07103-002) 中国-欧洲政策对话支持项目
【分类号】:D922.6;X1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明德;黄东东;;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建荣;和谐视角下规划师的执业价值中立[J];城市规划;2005年11期
2 刘保玉,陈龙业;析商事通则与民法一般规则的关系——商事通则立法的可行性悖议[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齐树洁;;诉权的现代转型与民事上诉权之保障[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徐崇利;走出误区的“第三条道路”:“跨国经济法”范式[J];政法论坛;2005年04期
5 刘惠荣,尚志龙,刘居艳;我国地方立法的不足与对策——由烟花爆竹的禁与放谈起[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义文;贺书霞;杨静;;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荔薇;原始佛教“正法律”的法理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马明贤;近现代伊斯兰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陶伦康;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谌来业;五权宪法之考试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佩韦;论法律评价[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黎萍;农村土地权利与流转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颖;法定权利的实现与司法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常海燕;物权法体系下的水权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刘茂华;我国公务员行政惩戒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宇凤利;诉权之宪法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金涛;中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吴波;从操纵市场行为的行政处罚看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胡小倩;论补充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谢铌;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舒曼,谭荣,吴丽梅;农地资源舒适性价值评估——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2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3 王宇;欧名豪;;耕地生态价值与保护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1期
4 张志辽;生态移民的缔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5 曹明德;王京星;;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价值定位及改革方向[J];法学评论;2006年01期
6 杨道波;;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7 万军,张惠远,王金南,葛察忠,高树婷,饶胜;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8 张千帆;“公正补偿”与征收权的宪法限制[J];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9 李明阳,郑阿宝;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与法规问题探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张效军;欧名豪;李景刚;刘志坚;;对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设想[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文华;李世东;李芬;刘某承;;生态补偿的意义与研究进展——以林业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钦;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2 毛文永;生态环境与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1996年05期
3 俞兴东;;农业清洁生产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途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6期
4 黄人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J];生态经济;2009年03期
5 王晓晖;;汉唐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奚庆庆;;抗战时期黄河南泛与豫东黄泛区生态环境的变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杜会兵;;警惕外来有害植物危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2006年02期
8 李志坚;;《农政全书》的生态环境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曹义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困境及应对之策[J];科技传播;2010年11期
10 于波;景来斌;李闯;;讷河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润全;高建国;李云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梁福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树彬;王清;郭秀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李运海;;铁路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的基础是环境保护[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毕宝德;;城乡土地开发与生态系统建设[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雪松;;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濮洪九;;努力实现煤炭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A];煤矿固体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论文集[C];2004年
8 刘芳;张廉;;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立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张淑娜;孙韧;;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10 鹿晨昱;陈兴鹏;黄艳;;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万龙;山川秀美兴吴起[N];陕西日报;2006年
2 刘璨;欧盟休耕计划保护了乡村的自然环境[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3 毕美家;发展现代农业保护巢湖生态环境[N];安徽日报;2007年
4 石家义 杨安丽 本报记者 李枝宏;优化生态环境 书写和谐大连[N];大连日报;2007年
5 特派记者 黄晓华;加强监管城市化建设[N];海南日报;2006年
6 记者 赵振杰;莫让生态游变为“生态忧”[N];河南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周晓东;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不批[N];江淮时报;2006年
8 刘慧;罗保铭:守住海南“绿色长城”[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劲松;打造北方生态屏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 费戈;寻找“绿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尼庆伟;沈阳卧龙湖湿地生态退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郑丽波;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海峰;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王绍凤;绿色种植业经济发展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何歆;广州市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曲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铜陵相思河流域采矿活动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林茂昌;基于RS和GIS的闽江河口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立新;基于RS与GIS的天山北麓生态环境演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鲁迪;人为干扰下的生态补偿[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舒展;扎龙湿地生态环境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朱新松;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赵永梅;保定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规划[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熊洁;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责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耿艳;青藏高原热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群;东江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6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6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