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应走向法治——基于“碳减排”的立法梳理
本文选题:碳减排 + 节约能源 ; 参考:《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1期
【摘要】:"碳减排"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将二氧化碳作为法定的"大气污染物"来对待。但是,相关领域的立法包括节能、可再生能源、林业和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法律法规规定,皆间接与"碳减排"相关。为实现"低碳化"目标,"碳减排"措施不能只停留在政策层面,还应上升到法律层面。
[Abstract]:Carbon abatement mainly refers to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t present, China's current laws do not treat carbon dioxide as a statutory "atmospheric pollutant". However, the relevant areas of legislation, inclu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renewable energy, forestry and cleaner production and other areas of law and regulations, are indirectly related to "carbon redu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ow carbonization" goal, the "carbon reduction" measures should not only stay at the policy level, but also rise to the legal level.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地方法治与区域合作研究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0AFX011) 2009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CB72470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陈安平;;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顾仲阳;[N];人民日报;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晴;李力;;我国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2 田明华;宋维明;陈建成;程宝栋;田昊炜;;试论低碳经济时代的森林经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张颖;吴丽莉;苏帆;杨志耕;;我国森林碳汇核算的计量模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宋熙龙;毕君;刘峰;王超;;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史秦青;史培军;王静爱;;发展绿色经济与防范巨灾风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罗怀良;朱波;陈国阶;;川中丘陵地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演替过程中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7 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8 马炜;孙玉军;王秀云;郭孝玉;;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碳释氧效益评估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毕君;王超;;木兰围场森林固碳能力及其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于贵瑞;王秋凤;朱先进;;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杜加强;舒俭民;张林波;;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碳汇计算及其价值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李颖;黄贤金;甄峰;;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A];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与溯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燕楠;王冬梅;宁月胜;史常青;;退耕还林固碳释氧效应初探[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4 吴萍;李爱新;吴克宁;帅佳良;李芳颢;;区域碳源汇测算分析与模型拟合——以江西省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欧光龙;唐军荣;王俊峰;杨绍辉;卢振龙;胥辉;;云南省临沧市膏桐能源林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6 王义祥;吴志丹;翁伯琦;邢世和;王峰;;7年生柑橘果园植被的碳吸存研究[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左昕昕;吕厚远;;我国旱作农业黍、粟植硅体碳封存潜力估算[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吴金友;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张骏;中国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梅雪英;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建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溪竹;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周转[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9 于兵;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李海玲;平原农区杨农复合生态系统碳储量与碳平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郭新想;居住区绿化植物固碳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赵志敏;中天山垂直带土壤有机碳与植被有机碳的空间耦合分析[D];新疆大学;2008年
4 徐雪梅;秋季黄河主流碳的输运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石锋;管理措施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温志超;夏季黄河流域化学风化及无机碳输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陈叙图;我国林业碳汇供给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温家石;城市化对建成区植被碳吸收和碳储存的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耿相国;平原区农田防护林杨树单株碳含量、碳储量及其分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孟蕾;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海,黄季q,Scott Rozelle,Loren Brandt;中国东部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2 胡云锋,王绍强,杨风亭;风蚀作用下的土壤碳库变化及在中国的初步估算[J];地理研究;2004年06期
3 李长生;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0年04期
4 潘根兴,赵其国;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5 孟磊,丁维新,蔡祖聪,钦绳武;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6 黄耀;孙文娟;;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J];科学通报;2006年07期
7 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8 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生态学报;1996年05期
9 徐艳,张凤荣,汪景宽,王秋兵,王茹;20年来我国潮土区与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对比研究[J];土壤通报;2004年02期
10 潘根兴 ,赵其国 ,蔡祖聪;《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我国耕地土壤碳循环研究若干问题[J];中国基础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恒宇;;重视碳汇价值 健全碳汇机制 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J];中国科技产业;2011年08期
2 盛丽颖;;中国碳减排财政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分析[J];财会研究;2011年13期
3 陈桂龙;刘云佳;;中国企业自愿减排状况首次披露[J];中国建设信息;2011年13期
4 南开大学百项工程研究组;;试论目前居民生活中最有效的碳减排措施——以天津地区为例[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7期
5 包慧英;;浅谈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低碳会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9期
6 郭雪白;陈海滨;周靖承;刘金涛;;郑州市生活垃圾碳减排潜能初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1年03期
7 王秀波;曹宝;;基于DBOC的碳减排方案研究[J];环境科技;2011年S1期
8 杨长宏;;我国碳减排之浅析[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9 惠聪;;碳减排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从《京都议定书》到碳关税[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10 钟锦文;张晓盈;;美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实践与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龙;;向碳减排行动建一言[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曹宝;罗宏;王秀波;;中国碳减排方案及其推进机制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张真;;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推进模式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水泥技术路线图2009~2050年碳减排目标[A];第三届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文集[C];2010年
5 黄馨;李少睿;;国际碳减排博弈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李晓军;;发展碳汇林业的方法与途径[A];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研讨会(西安)论文集[C];2011年
7 邓广;张旭;李增元;;三类林业碳汇活动中的技术议题与选择[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荆珍;;森林碳汇市场改革的法律思考——以气候融资为视角[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周曙东;;碳储存技术与碳汇经济的相关思考[A];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农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10年
10 徐海龙;马志华;陈丽梅;乔秀亭;;发展中国海洋碳汇项目的初步构想[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杨;推行生物固碳减排[N];经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肖明 实习记者 张艺博;中国碳减排增新筹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本报记者 黄勇;非洲碳减排任重道远[N];中国环境报;2010年
4 记者贾海霞 通讯员郭涛 杨莹;全球最大碳减排工程在我市启动[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贾海峰;抢跑“碳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记者 温雅莉 通讯员 于荣刚;鄂尔多斯200家煤企营造10万亩碳汇林[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方弘 通讯员 敖东 刘忠友 李雨涛;绿色的希冀[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记者 黎明;广东今年营造碳汇林100万亩[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9 记者 廉维亮;加大财政支持 设立碳汇银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李雪林;上海“碳天平”趋向平衡[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姚锐;中国岩石风化对大气CO_2的汇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傅世均;基于电力协调监管的燃煤发电企业碳减排市场组合设计理论与实践[D];重庆大学;2011年
6 马明东;云杉(Picea asperata)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陈遐林;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郭琪;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艳;基于博弈论框架的国际碳减排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唐波;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我国碳汇市场多主体动态博弈仿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顾成昌;碳交易与碳税:两种碳减排措施的比较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程燕芳;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张岩;融入碳减排交易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模式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6 郭晓丹;基于环境DEA方法的碳减排绩效评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张建华;基于博弈视角的碳金融发展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8 杨超;上海银行碳金融战略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斌;中国低碳校园建设—复旦大学案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郜旭东;碳交易市场模式分析与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24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92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