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护生态到经营生态:我国《森林法》价值观的转向
本文选题:森林法 + 价值观 ; 参考:《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摘要】:保护生态是人类对生态危机最直接的反应,其以生态与经济效益对立为理论基础,是为保护资源不受侵害为目的。森林法以保护生态为价值观体现为对森林等资源的消极保护,对林权予以限制,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生态经济学的产生为经营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森林生态系统要素的多样性、价值的多样性和巨大性等为经营生态提供了条件。以经营生态为价值观,森林法应当强化市场的作用,扩大市场主体的经营权。
[Abstract]:Ecological protection is the most direct response to the ecological crisis. It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antagonism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t is aimed at protecting the resources from being infringed. The forest law embodies the negative protection of the forest and other resources by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value. It limits the forest rights and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produc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is produced.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logical values of the business. The diversity of the elements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the diversity and the great nature of the value 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ecology. The forest law should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he market and expand the management rights of the market subject.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D92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田明华;陈建成;陈晓倩;;我国生态林业运作制度框架研究[J];林业经济;2003年04期
2 谢煜;张智光;;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2007年03期
3 张於倩,王玉芳;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2004年04期
4 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峰,伍国勇;生态农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丁锐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认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3 贺刚;张志祥;;论和谐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1期
4 郑伟红;贾朋俭;;论技术发展的生态空间——从生态视角探讨技术的发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刘沙;;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以攀枝花市生态经济系统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6 吴秀丽;防护林体系建设投融资与质量管理机制创新初探[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柯水发;赵铁柏;;论生态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田明华;;我国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探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章平;论饭店企业生态管理[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10 余谋昌;生态文化是一种新文化[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玲红;顾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伦理思考[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白志礼;;新发展观催生生态社会——关于重庆建设生态直辖市的思考[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纪艳彬;;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李明华;冯梦林;;试论林业法律制度的生态化[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5 李爱年;;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环境法的生态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饶世权;;从保护生态到经营生态:我国资源法价值观的转向——以《森林法》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滕妍;;浅议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黎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谈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艳;刘翰聪;;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探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冬香;;农民环境权的保护[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李素清;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6 刘鸣镝;企业森林资源资产会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8 田向利;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李彦;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实践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晓菲;环境法视野下的有机农业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瑜艳;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气候变化国际立法中的分歧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颖;论拆船污染防治的国际立法及发展[D];湘潭大学;2010年
6 郭银霞;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朱文宇;贡山县森林生态保护与财政转移支付[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孙丹秀;环境教育立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饶林;澜沧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婧;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困境及其治理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2 顾方舟;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J];大自然探索;2001年11期
3 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的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年03期
4 曹建华,王红英;林业政策模拟模型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杨国安,甘国辉;人地系统复杂性思考[J];科技导报;2002年03期
6 李周,包晓斌;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J];科技导报;2002年04期
7 王焕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对策[J];林业经济;1998年01期
8 张蕾;程鹏;;论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续)[J];林业经济;2002年09期
9 贾治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 努力把我国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J];林业经济;2006年02期
10 王焕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对策[J];林业经济;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琰;;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2 李潇玲;;韩国女大学生当代价值观问卷结果与分析[J];学理论;2011年18期
3 高和荣;;揭开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面纱[J];政治学研究;2011年03期
4 张勤恳;;高校法制教育现状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5 文进都;陈萍萍;;浅析大学生应征入伍[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6 赵海军;;论价值观的“一”与“多”[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7 陈洪兰;;台湾老板谈求职体验[J];涉世之初;2006年03期
8 吕心端;孟宪廷;;抓好感性思想教育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J];华章;2011年19期
9 ;共同建构“我们的价值”[J];杭州(我们);2011年06期
10 花晓寅;;我国行政伦理困境原因及出路[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饶世权;;从保护生态到经营生态:我国资源法价值观的转向——以《森林法》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建新;;价值观的变化及理性化趋势[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李丹;;小学儿童价值观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屈智勇;邹泓;;自我控制、价值观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可明;;受众价值观对电视广告创意的制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倩;;Observational Oral English Classroom Studi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And Western Foreign Teachers[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董盛;;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C[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叶芊;闫巩固;;转型期不同年代人群的基本价值观现状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文萍;张雪怡;梁贞巧;单朋华;李静;;社会转型时期广西毛南、仫佬、京族中学生价值观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叶善民;;浅谈北大荒文化对垦区事业的引领作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温雅莉 焦玉海;森林法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2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 朱建新;不必对森林法修订推迟失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王代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N];宝鸡日报;2005年
4 郑春林;解读正泰价值观体系[N];经理日报;2005年
5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张平一;创新、人和、竞成——新和成的价值观[N];消费日报;2005年
6 王建廷;“保护生态是我一生的愿望”[N];农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N];大同日报;2010年
8 记者 续亚楠;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N];人民代表报;2010年
9 赵向往;医者之道健康百年 保护生态恩泽千秋[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 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西安;企业的伦理化经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D];中山大学;2008年
3 李元光;宗喀巴大师的宗教伦理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孔祥军;新闻精品:一种理论建构和组织文化的框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董萍;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杨荔薇;原始佛教“正法律”的法理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杰凯;运动项目广义进化规律与体育教学原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孙虹;中国大学生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清香;英汉礼貌语言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2 黄玮;制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3 王联英;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军;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匡尔峰;论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谢朝晖;高层次人才价值观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朱鹏;同伴关系对初中生价值观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潘珞琳;大学生网络德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豆;基于价值观的OTC中药消费态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 邬树波;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8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92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