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环境法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的结合与衔接

发布时间:2018-05-26 18:39

  本文选题:环境法 + 公共实施 ; 参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摘要】:环境危害问题日益频繁与严重,这使环境法的实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环境法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有各自的方式、优越性与局限性。因此,要重视环境法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的结合与衔接。环境法的两种损害与两种利益,决定着两种实施方式结合中的互补构造。在两种实施机制的衔接中,应充分利用实施的后继执行机制,充分发挥法院主动通知环境规制机构参与诉讼之功能。
[Abstract]:Environmental hazard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serious, which mak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he public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private enforcement have their own way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Therefore,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public and privat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The two kinds of damage and two kinds of interests of environmental law determine the complementary structure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implementation methods. In the connection of the two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following execution mechanis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urt's function of no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agenc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itig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樊根耀,曹卓;关于环境法实施效率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顺芬;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看我国现行法的渊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崔常丰;由法律解释理论考察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李长健;李伟;;和谐语境下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4 周兴生;;关于《庄子·天道》中裁判方法与拉伦茨裁判方法本质诸问题——道家裁判技术发微[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5 李金明;;抽象概念与刑法推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宋全成;解永照;;法律制度的界定[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7 黄锡生,唐绍均;三峡库区环境安全保护法律实施机制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8 王贵松;解析结社自由的体系与界限[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胡智强;常传领;;试论网络游戏中虚拟物的财产权属性[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李建华;略论外国经济刑法立法形式[J];当代法学;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艳蓉;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解志勇;论行政诉讼审查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杨艳霞;正当性刑法解释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尹志强;论民事权利在私法中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杜新丽;法律选择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英姬;健全和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D];延边大学;2000年

2 张传新;论法律推理[D];河南大学;2001年

3 兰喜阳;关于新世纪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石慧;论经济全球化下对国际税收竞争的法律规范[D];湘潭大学;2001年

5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沈立平;论行政自由裁量权[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映红;我国反垄断法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涛;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2 胡聃,许开鹏,杨建新,刘天星;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鹏;;公共性增进:《环境保护法》修改的一个基础导向[J];绿叶;2011年08期

2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戴茂华;吴萍;;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刘婷;;法律视域下经济制度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5 曹杰;;浅析环境侵权中的新型公平关系[J];环境科技;2011年S1期

6 孟祥周;陈玲;徐竟成;;高校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法课程的现状及思考[J];高教论坛;2011年09期

7 彭立威;;法权意义上的生态人格[J];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8 杨凯;熊勇;;论现代环境伦理的演进对环境法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何琴;;“河长制”的环境法思考[J];行政与法;2011年08期

10 乌韦·布劳洛克;孙静;;经济中的环境保护——法律框架和经济意义[J];中德法学论坛;200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锡生;段小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环境法律制度的历史性变革[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胡静;;环境安全和环境法的价值追求[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刘国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创新[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4 周岚;;也谈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5 陈泉生;宋婧;;论环境法的国家干预原则[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谢芳成;;环境法的价值取向——生态整体[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7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王立;;入世后我国环境法二元发展方向的契合与重构[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10 成红;马小希;;环境法的法治保障——法律层次视角的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珂;“天”“地”“人”与人大的环境法[N];法制日报;2010年

2 江西省吉水县环保局 周力;环境法中应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陈东;“地球代言人”王灿发与环保的半生缘[N];国际商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秋蕾;李干杰会见法国生态部部长[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金海统;是继续童话还是重回罗马[N];法制日报;2006年

6 金海统;环境立法:是继续“童话”还是重新自审?[N];检察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吴m#麓 童岱;PX项目成居民“眼中钉”:选址须科学[N];北京科技报;2008年

8 汪劲 王社坤;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9 本报记者  李明三;违规排污或按日计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郑晓波;企业违反环境法将被取消出口权[N];证券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军;环境教育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姜明;在华跨国公司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胡静;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9 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燕琼;项目融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郭晓雷;论环境权[D];山东大学;2006年

3 姜津津;论环境法的区域控制原则[D];武汉大学;2004年

4 陈明;论污染者负担费用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陈梦源;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萱;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出路[D];清华大学;2003年

7 胡文;环境立法的法理问题及其价值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伟;论环境法产生及发展的文明与文化背景[D];武汉大学;2005年

9 佘晓阳;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10 林佩瑶;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的革新[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8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938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