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冲突视角下环境权的理性思辨——基于公民环境权保护的需要
本文选题:权利冲突视角 + 环境权 ; 参考:《前沿》2010年17期
【摘要】:环境危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人们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关注人类滋生的环境权益。以环境正义为视角,环境危机具有特殊运行轨迹,较之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为危机的重灾区,较之于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累累成果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地区为危机重灾区,较之于富有社会阶层贫困人口为重灾阶层。于是,相对于强势企业,弱势公民的环境权保护纳入理论视野。然而,从公民环境权保护的问题意识出发,环境权保护面临着冲动的情感视角与难解的权利冲突的困境。要做到将环境权变为法定的、切实受到保护的尸体权利,需破解环境权与发展权、环境权与资源权的权力冲突,对环境权进行理性定位。
[Abstract]:Under the nest of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there is a complete egg.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eriora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anki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has a special running track.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he worst hit areas, compared with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the worst hit areas. Compared with the rich social class, the poor are the most serious class. Therefore, relative to the strong enterpris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of the weak citizens into the theoretical field of vision. However, based on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environmental right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right protection is confronted with the dilemma of impulsive emotional perspective and difficult right conflict. In order to change environmental rights into legal and protected corpse rights,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conflicts between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development rights,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resource rights, and to rationally position environmental right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物资学院法政系;
【分类号】:D911;D91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娟;环境纠纷行政性诉讼外纠纷解决方法(ADR)机制的构建[J];北方环境;2003年04期
2 叶华;循环经济国内外立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3 廖建凯;国内环境民间组织合法性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4 叶华;;推行循环经济,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5 虞磊珉;我国现行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宋豫,吴宇;尚未出生的后代的环境权探析[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8 马可;秦鹏;;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雷亮;关于宗教文化对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作用的研究——以云南省“三江并流”地区为例[J];沧桑;2004年03期
10 周训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权学说——蔡守秋环境权理论研究述评[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伟煌;;浅析环境权的界定和性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周琛;;环境标志立法保障探微[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褚鑫杰;;灾害法学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王新;蓝文艺;;中国环境行政管理伦理:伦理原则归纳[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5 常纪文;;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的法制培育问题——日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赵艳丽;;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朱洁;赵文喜;田野;吴r,
本文编号:2111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11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