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减排及环境保护警察体系
[Abstract]:Extreme weather phenomena such as haze and high temperature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externality of the market economy. As the atmosphere and water are public resources of fluid nature, they cannot determine their clear property rights, so the emission rights should be paid for. The main ways of emission reduction are: the government is the owner of public resources such as atmosphere and water, the government can collect the emission tax from the emitter, or the economic subject must purchase the emission right from the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the emission right trading market; Set up the idea of harmonious and friendl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bring the environment into the welfare function of the people; in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spa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ergy; in the aspect of urbanization strategy, we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hat are mainly counties and townships.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f function overload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of big cities;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confirming the right to discharge and the system of obtaining paid for emission, to establish the specific emission reduction law enforcement system aimed at the sources and emissions of emissions; to establish the vertical polic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aspect of legal regul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enforced all the time; in the area of energy substitution,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develop clean energy sources such as hydro, wind, nuclear and solar energy,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clean energy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substitution of clean energy for fossil energy. Realize the friendly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甘肃政法学院科研资助重点项目(GZF2013XZDLW012)
【分类号】:D922.68;D92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2 袁富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3 韩雪梅;刘欢欢;;我国生态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研究——关于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考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涂正革;;中国的碳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基于八大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的指数分解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榛;魏枫;;世界碳减排博弈困局及出路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2 易培强;;低碳发展与消费模式转变[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3 赵成柏;毛春梅;;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4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5 王桂新;武俊奎;;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6 徐盈之;邹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7 韩伟;;能源大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陕西省为例[J];当代经济;2011年05期
8 耿丽敏;付加锋;宋玉祥;;消费型碳排放及其核算体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苏礼华;;影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10期
10 付祥;;中国区域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玉山;赵洪亮;;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纪玉山;关键;王塑峰;;经济稳定增长与碳减排双重目标优化模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段东平;李婷;;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郑志国;;低碳经济:一个非科学概念[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5 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低碳经济与制度环境实证研究——来自我国高能耗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平;刘致秀;朱帮助;;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贡献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7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胡剑波;周葵;安丹;;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产业部门及其碳排放关联度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狄琳娜;;新型环境贸易壁垒——碳边境调节措施的选择与评价[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万建香;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夏伦;低碳经济视角下湖北经济发展转型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陈小姣;低碳经济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景楠;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国际低碳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唐数理;A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金胜军;低碳经济模式下安徽省碳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童;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赵艾凤;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政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文静;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杨宏林,田立新,丁占文;能源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J];系统工程;2004年03期
3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4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5 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6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洪银兴;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J];管理世界;1999年04期
8 李丽平;任勇;田春秀;;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8年06期
9 周海林;经济增长理论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经济评论;2001年02期
10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薇;;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J];产权导刊;2014年01期
2 严文;排放权交易欢 美国作壁上观[J];中国环境管理;2002年04期
3 曹信孚;;英国已开设二氧化碳等排放权市场[J];广州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4 冯亮明;刘伟平;;森林碳排放权交易的假设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03期
5 肖序;张宗友;;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年11期
6 于天飞;沈文星;黄喜;;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分析[J];林业经济;2008年05期
7 付璐;;论气候变化领域排放权交易之管理模式[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8 饶蕾;曾骋;;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的经济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2008年06期
9 ;环保和排放权交易论坛举办[J];化工中间体;2008年10期
10 付璐;;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之立法解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白文娟;周晨光;姚立英;;关于我国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刘伯酉;;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芬;;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细康;曾云敏;王丽娟;石宝雅;吴大磊;龙辉;;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的本土化改造[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6 刘沫茹;王化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完善[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孙可娜;凌得曦;;低碳经济格局下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兼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战略谋划[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9 王守雷;高宇;;浅析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新;排放权经济时代到来[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排放权”将成为21世纪最大商机[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采如;全球排放权交易同比增长250%交易额突破280亿美元[N];中国贸易报;2007年
4 李亚;港交所研究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申宇;世界排放权交易总额达280亿美元[N];国际商报;2007年
6 刘婷婷;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火爆欧美[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夏明;欧美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火爆[N];中国贸易报;2008年
8 金士星;排放权市场成基金投资新战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夏明;欧美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火爆[N];中国贸易报;2008年
10 郭晋晖邋田享华 任绍敏;京沪争建环交所同日挂牌 排放权交易仍无期[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彭江波;排放权交易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聂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博弈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4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靖江;考虑排放许可与交易的排放依赖型生产运作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林云华;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瑞彬;美国气候政策之辩(2001-2008):支持联盟框架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8 刘国中;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对发电公司投资策略和市场运行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汪文隽;欧盟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的价格行为及市场效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肖红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中;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构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月;可交易排放权会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荆哲峰;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谭婷莉;推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雯t,
本文编号:2277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27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