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法律体系的架构及其完善研究
[Abstract]:China's low-carbon legal system refers to the organic unity formed by the current legal norms of seven legal departments aimed at achiev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control, which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formation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 Its perfect train of though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aw of legislation and objective practice,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rationalism and empiricism; Its consummation content not only includes 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rational design of low carbon legal system structure, but also focuses on filling the blank-perfecting low carbon consumption legislation, low carbon legal supervision system, It also includes focusing on timely adjus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observation of low-carbon legal system structure-perfecting low-carb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legislation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 legislation; Aiming at the core system, supporting system and peripheral system in the current low-carbon legal framework, we should make new laws, modify old laws, integrate and infiltrate and cooperate with legislation to achieve the perfe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four level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委党校法学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FX0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40650) 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CLS[2013]D222)
【分类号】:D9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解君;;面向低碳的法律调整和协同:基于应然的分析与现实的检讨[J];法学评论;2014年02期
2 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3 张志铭;;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J];中国法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建国;;“科学主义”对大陆法系影响的考察与反思[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2 乔榛;魏枫;;世界碳减排博弈困局及出路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3 朱翠微;;部门法理论的批判与重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4 易培强;;低碳发展与消费模式转变[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5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6 徐盈之;邹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7 耿丽敏;付加锋;宋玉祥;;消费型碳排放及其核算体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刘帅;邱晓苓;;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吴革;张新民;;“走出去”战略中我国企业信用的法律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刘茂林;王从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准[J];法商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纪玉山;赵洪亮;;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纪玉山;关键;王塑峰;;经济稳定增长与碳减排双重目标优化模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郑志国;;低碳经济:一个非科学概念[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4 狄琳娜;;新型环境贸易壁垒——碳边境调节措施的选择与评价[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谢慧明;生态经济化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杨丽萍;个人碳消费的外部性和可选择的治理方式[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张浩;法律体系的自治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田方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陶菁;法律进化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微微;先行法治化理论初探[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童;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启祥;我国《船舶法》立法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周丽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曾辉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闫龙会;我国立法后评估的对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坚;;当代环境问题的法律回应——从部门性反应、部门化应对到跨部门协同的演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吕忠梅;;循环经济立法之定位[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3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4 李丽平;任勇;田春秀;;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8年06期
5 孙琳琳;任若恩;;资本投入测量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6 龚六堂,谢丹阳;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张永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杨解君;;中国迈向低碳未来的环境法律治理之路[J];江海学刊;2013年04期
10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全福;大陆法系理性主义认识倾向——浅谈理性主义对大陆法系的影响[J];太原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王申;法治实践中的理性、理念[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蔡志猛;;论判例法与制订法的融合[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解少君;;论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低碳使命[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李璨;;浅谈法官造法——“上海超市搜身案”所引发的法律思考[J];行政与法;2011年04期
6 解少君;;论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低碳使命[J];中国环境管理;2010年03期
7 朱阿丽;;我国低碳经济法律政策分析[J];企业经济;2011年08期
8 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以《法国民法典》之编纂为借鉴[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黄志峰;;九江大步走向低碳经济发展之路[J];理论导报;2010年10期
10 ;走进低碳生活大众需破解三大困惑[J];松州;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晓宁;郭月亮;;发展我国低碳经济之法律对策[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国勤;黄依南;;低碳经济及其国内外的新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穆岩;耿炜;;如何发展低碳经济[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郑志洋;武桂桃;;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王红宇;陈璐;白文娟;张丽娜;刘冠飞;;低碳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设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金宗哲;;低碳节水健康衣[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梁耀;;“低碳北碚,绿色北碚”建设方式浅谈[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8 ;规划低碳新城启动区 推动低碳城区建设[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9 瞿肖怡;张志军;李莉;;科技引领低碳生活 全力打造低碳社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10 张怡萌;胡国成;;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探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婧婧;低碳生活,很时尚很环保[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邱登科;低碳设计 激活可持续经济[N];民营经济报;2008年
3 黄胜利;低碳经济下的中国能源未来[N];市场报;2009年
4 记者 邱登科 实习生 邬鹏;广州两会最潮话题:“低碳经济”[N];民营经济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金堂 韩雁 刘澜 赵志敏 企业主管 聂铭新 教师 冯娜 公务员 李璐;新能源:托起低碳保定[N];保定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莉;中国低碳之路怎么走[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记者 张朝辉;亚太低碳经济论坛——2009中国峰会在北京举行[N];保定日报;2009年
8 记者 庞东梅;抓住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N];金融时报;2009年
9 王晶;低碳经济:升华新一种文明[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 杜飞轮;高碳能源如何发展低碳经济[N];中国财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旭添;低碳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赵晓娜;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袁小量;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卢婧;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D];吉林大学;2013年
5 冯霞;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书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郝文升;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娣;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安红霞;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谭筱川;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及其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永胜;低碳经济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东华;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视角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志琰;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4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36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