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文化转型对环境法的影响
[Abstract]: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econom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lso transforming to modernization. Environmental law, as a new legal subject, has a time-in-time fit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democratic culture and post-modern culture all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to different degree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凤珍;;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任继江;;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特征及走向[J];开封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谢晖;法律作为符号[J];学术界;2002年01期
4 张璐;再论环境民主原则[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钱水苗;论环境自卫权[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刘红;基于衡平理念探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J];中华商标;2004年07期
3 蔡丹;授权资本制度不适合我国之法理学思考——论中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4 张静;;从思想到生活:中国法学的目的迷失及找回——《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所开启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刘泽君;论法的价值取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7 叶华;循环经济国内外立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8 王维林;法律全球化:一种概念的考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铁英;杨晶;杨素华;;关注自然物的环境权——由公民的环境权刍议自然物的环境权[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远;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明鹏;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威;1949—1956: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柯敏;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之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彭书清;支付终结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伍贤华;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5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6 薄燕娜;论空间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彭艳崇;当代中国村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武之歌;违约归责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姚剑波;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彬;新时期女性主义小说的困惑与出路[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2 张fg;生态批评的时代责任与话语资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黄志斌;和谐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冯文华,杨婉林;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机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5 罗婷,谢鹏;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J];求索;2004年04期
6 任剑涛;现代性、历史断裂与中国社会文化转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阎纯德;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红;;大庆市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生态瓶颈问题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本刊编辑部;蒋鲲;;特集《环保法》修订:理性设计与现实选择[J];绿叶;2011年08期
3 褚俊英;陶伦康;;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法制创新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4期
4 赵冰冰;;环境法制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保障[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建伟;;WTO与中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完善[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2 唐荣智;;论再生产与环保法制建设[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陆楣;;生态文化——环境艺术学科的新课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杜万平;;环境法的改革与环保产业发展空间[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0年
5 刘尊梅;韩学平;;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立法探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丽月;加大环境法制建设力度[N];新疆日报(汉);2010年
2 记者 秦华;依法保护渭河生态环境 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N];陕西日报;2008年
3 张跃;环境突变与文化转型[N];经济观察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刘晓星;设立环保警察遏制违法[N];中国环境报;2009年
5 记者王娅;妇女要撑起环保“半边天”[N];中国环境报;2002年
6 西藏自治区环保局;与时俱进 努力开创我区环保事业新局面[N];西藏日报;2003年
7 吴崇华北海市环保局局长;坚持依法行政 促进环保工作[N];北海日报;2009年
8 ;环境保护成就斐然[N];中国信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陈静莹;从源头上防治噪声污染[N];汕头日报;2009年
10 ;环保大有可为[N];安徽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席宛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2 潘如茵;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综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米记者;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彦军;欧盟的环境政策与环境外交[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廖建华;重庆三峡库区水污染控制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冯文娟;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立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环境保护法》之完善[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5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8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