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伦理视野中的环境刑法法益

发布时间:2020-02-01 17:47
【摘要】:环境刑法法益与环境伦理存在着联系,它们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着区别。我国环境刑法法益的选择或确定应遵循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我国环境刑法法益应当是人类的生存或安全。首先是人类的生命、健康或重大的财产这些直接法益,其次是人类的生命、健康赖于存在的自然生态系统或其中的要素这些间接的法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江山;再说正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磊;梅凤乔;;风险防范原则在外来物种入侵立法中的适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2 樊仁杰;冯纪科;;试论我国高等院校环境道德教育[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3 叶华;循环经济国内外立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4 叶华;;推行循环经济,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5 陈也奔;赵小茜;;环境伦理学价值关系的评价——论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6 陈也奔;;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看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7 陈也奔;;环境伦理学的双重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8 陈也奔;;从摩尔的理论看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9 邓可祝;;论强化具体行政行为在环境刑法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7期

10 陈君;;论环境生态利益的刑法保护[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任巧华;;论美国《环境—行为》杂志环境保护研究主题的扩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吴苑华;;生存生态学:马克思生态学的“原码”思想[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4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田肇树;陈海宏;;生态文明建设的刑法保障[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汪海燕;;林权改革视域下盗伐林木罪犯罪客体的反思[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田肇树;;论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廖华;;从盐城水污染案看环境刑法的尴尬[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王新;蓝文艺;;中国环境行政管理伦理:伦理原则归纳[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3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文武;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的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蒲春玲;新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9 孙燕华;当代台湾自然写作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孟伟;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环境刑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明娟;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职能的生态转向[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党国慧;我国火力发电引发环境问题的伦理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卫东;中国环境犯罪刑罚责任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杨风娥;我国刑法增设水污染罪立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李慧芳;中日环境犯罪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黄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文明;我国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立法探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建军;中国先进网络文化的民主政治建设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士梅;环境犯罪过失危险犯的立法建议[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薛瑞麟;嬗变中的俄罗斯犯罪客体[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3 王世洲;德国环境刑法中污染概念的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1年02期

4 王力生;牛广义;;环境犯罪及其立法的完善[J];当代法学;1991年03期

5 谷德近;代际环境权的宪法保障[J];当代法学;2001年08期

6 刘晓莉,马晶,邢福;论生态犯罪立法的必要性[J];当代法学;2004年05期

7 吕欣;李杰赓;;环境权主体研究[J];当代法学;2005年06期

8 陈兴良,刘树德;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9 俞利平,王良华;论过失危险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夏良田;刑事证明责任倒置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伟;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环境刑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晓莉;生态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嵩龄;环境伦理观的选择:可持续发展伦理观[J];生态经济;2000年03期

2 黄锡生,关慧;环境伦理观与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的相关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于杰;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S1期

4 陈尔程;环境保护呼唤伦理精神──东啤的环境伦理观和实践[J];酿酒;1996年02期

5 朱红艳;;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J];学习月刊;2006年20期

6 陈俊;;建立和谐环境伦理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J];现代农业;2008年03期

7 徐嵩龄;;环境伦理学如何走出应用困境[J];绿叶;2007年01期

8 王国聘;李亮;;环境伦理教育走向实践——我国的探索及国外经验[J];环境教育;2009年10期

9 林红梅;;论环境伦理背景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J];理论界;2006年09期

10 董玉祥;;中国土地沙漠化问题的环境伦理学思考[J];中国沙漠;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锡生;关慧;;论环境伦理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2 蔡立华;;试析绿色民法典应有的环境伦理观[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邱红;;诗意地栖居——环境伦理视角下的乡村设计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4 张瑞萍;;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奎;张树兴;;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与环境权的相关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熊姝丹;;浅析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善风;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2年

2 王南林;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N];光明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郭春孚;生态文明:科学的环境伦理观[N];中国贸易报;2009年

4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万劲波;生态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侯元兆;一个危险的认识误区[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6 朱群芳 王雅平;建立环境素养的新概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夏光;“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理念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曹明德;宪法在培养公众环境意识方面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王光荣;科技伦理直面“潘多拉魔盒”[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博士生导师 侯元兆;林业发展剧变呼唤林业制度革新[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珂珂;刑法法益功能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杜艳婷;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向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钱峻;非法经营罪法益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罗剑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甄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修正案解读[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文朝艳;犯罪客体再议[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李晓韫;诈骗罪侵害的法益及犯罪对象[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雪波;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成栋;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D];烟台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5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75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