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林业物权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6 13:38
【摘要】:随着我国《物权法》的出台,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的研究提供的基本的法律依据。由于我国林地和林木作为物权客体与其他不动产相比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而《物权法》对于林业物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因此关于林业物权更为全面、具体的内容仍需要依特别法的方式进行完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我国《物权法》以及相关法律对林业物权的规定,结合一般物权制度理论,分析并界定我国林业物权的特征和内容。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同国外当前的林业物权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力图找出我国目前林业物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立法的差距和不足,为我国《森林法》的修改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也为稳定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当前的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依据。 通过对四国林业物权制度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林业物权立法方面,林业立法和物权法的协调性和高度一致性是日本和德国林业物权立法的主要特点。俄罗斯和我国在林业立法与物权法之间,均存在不统一,甚至矛盾的现象。因此在林业物权立法方面,应以德国和日本为典范,力求立法用语专业、准确,立法内容协调和统一。 (2)在林业所有权方面,三国均规定有地方政府所有,而我国则缺少地方政府所有这一层次。对国有林的经营管理,日本和德国均采垂直管理,在私有林方面,除了限制改变林地用途之外,表现在林业计划(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以及林业合作组织的管理上。俄罗斯对于私有林未作任何限制性规定。在国有林的经营中,国家实行强制干预。我国林业所有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有林主体缺失、集体所有权虚化和私人所有权得不到尊重。在国有林方面应借鉴日本和德国的垂直管理的经验以及俄罗斯的国有林国家强制干预经营亦不乏可取之处。对于私人所有权应以权利人按照自己编制的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林业计划自主经营为主导,尊重私人所有权的行使。 (3)在林业用益物权方面,地役权的规定,三国区别不大,仅俄罗斯规定有公共地役权。在其他林业用益物权制度上,日本和德国的林业用益物权仅是作为林业所有权的补充,且作用正在减弱。俄罗斯和我国,由于林地公有,林业用益物权成为目前林地经营管理的主要方式,其地位和作用已经超越了林业所有权和林业担保物权。但我国的林业用益物权与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相比类型少且作用单一,集体林地承包后的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以及林木采伐许可制度和公益林禁伐规定成为我国林地承包经营权行使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应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组织。同时改革林木采伐许可制度,完善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 (4)在林业担保物权方面,我国和俄罗斯均处于起步阶段,种类单一,仅有抵押权一种,并且规定了各种限制条件,各种与林业担保物权相关的配套规定还不健全。日本和德国的林业担保物权制度则相当先进。不论是从种类上还是林业担保物权相关内容的法律规定上,都已经相当完善。我国与德国和日本在林业抵押制度方面的差距主要在于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服务不健全,包括缺少专业的林业评估机构、林业保险开展不广泛和林权交易市场的不健全都直接影响着我国林业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 (5)在林业物权变动方面,德国的物权形式主义要求严格,程序复杂,能充分保证物权交易安全。对于林业物权变动持谨慎态度。日本的债权意思主义只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可完成物权变动,交易程序简便,但安全性没有保障,在林业物权变动方面以自治为主。俄罗斯的债权形式主义兼具两者的优点,在程序上较德国的物权形式主义要简便,同时要求履行登记程序,以保证物权交易的安全。我国林业物权变动模式上采日本法例,即债权意思主义,更多的考虑到我国农村的具体现状,在方便农民进行林业物权交易的同时,则无法保证交易的安全。 (6)在林业物权公示制度方面,德国的林业物权公示制度是最为完善的,其登记内容的准确和严谨至今未有国家可以超越。日本的不动产物权公示制度是采法国法系,为公示对抗主义。俄罗斯的公示制度虽然采德国法系,但林业物权公示中,国家干预的成分较多。我国的林业物权公示制度属于自创体系:以公示对抗主义为主的同时却赋予公示形式——登记具有公信力,此种规定与物权理论相左。在登记机关、登记人员和登记内容方面均与日本、德国和俄罗斯有较大的差距。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3.2;D92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华潇;;民用航空器之担保物权研究[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4期

2 王娇;;《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方面的变化及对银行业的影响[J];学理论;2011年18期

3 朱敏;;浅析破产别除权制度[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4 许艳杰;王鑫;;关于银行抵押权的几个法律问题[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5 高圣平;罗蕾;;物权法与担保法适用的时间效力问题[J];人民司法;2010年21期

6 程啸;;论不动产的登记单元[J];中国房地产;2011年05期

7 马俊武;张泽浩;姜伟;;优先权制度浅议[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8 程啸;;不动产登记单元[J];中国房地产;2011年08期

9 程啸;;不动产登记单元[J];中国房地产;2011年15期

10 李生柱;;协助执行中的两个问题[J];中国房地产;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关景欣;;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问题探讨[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明达;;在建船舶设定抵押权反担保可行性与合法性探究[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3 黄少安;赵海怡;;破产企业劳动债权是否应该法定为优于有担保债权受偿——一个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薛朝阳;;试论建造人对违章建筑物的权利[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张红霄;;《物权法》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贡献与瑕疵分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郭胡佳;张芬霞;;通过集体林权改革看《森林法》修改[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谢瑞平;程国华;;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继钊 维霞;市中院举办《担保物权制度》专题讲座[N];太原日报;2009年

2 记者 牛娟娟;胡晓炼: 推动担保物权制度改革 促进信贷市场健康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

3 周家骥;担保物权与保证的关系[N];法制日报;2003年

4 张雪良;析担保物权的特性[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彭志新;担保物权因除斥期间届满而消灭[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陈小君;学术的沉淀 思想的结晶[N];法制日报;2003年

7 纪宏奎;欠税在先 担保物权应后置[N];中国税务报;2003年

8 蔡 晖;征税权不能对抗担保物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马胜军;关于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肖建国(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论担保物权的强制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桂红;林业物权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毛永俊;民国前期担保物权制度变革的司法理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韩秋波;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李峰;应收账款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贾清林;物上代位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6 谢和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林农合作组织形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王海燕;私有财产权限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沃耘;民事自助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小强;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彦涛;担保物权优先次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翔;论担保物权的从属性及其独立化趋势[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曲莎莎;论担保物权权利冲突及其消解[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自亮;构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路径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谭九生;抵押权顺位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6 董伟言;重整制度下担保物权的限制和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洪波;论担保物权[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张正瑞;先取特权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齐宝海;论税收优先权[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魏丽;论工资优先权[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3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83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