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与民间环保社会团体
发布时间:2021-01-18 22:12
环境保护和维护公众环境利益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下面临现实困境,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在环境政策中发挥独立机制作用。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兴起、社会的多元化和社会自组织能力是公众参与的基础,政府对公民社会的权力让渡与分享是公众参与发挥机制作用的前提,环境法律中的环境权制度规定是公众参与实际的形式保障。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基础、前提以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内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需要集体行动,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法律机制中,民间环保社会团体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参与途径。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民间环保社会团体的特征和实现公众参与的功能。虽然民间环保社会团体在保护环境维护环境利益中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志愿失灵和缺陷,本文第三部分分析了民间环保社团在实现公众参与中的缺陷及解决方法。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在国家和市场之外的公民社会发挥实现公众参与、维护环境利益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法律机制并没有为民间环保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足够的生存的空间。本文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民间环保社会团体的政治、社会和法律环境,促使我国法律法规做出适当修改放宽限制,促进民间环保社会...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一、 社会利益图景中的环境利益
(一) 环境利益
(二) 维护环境利益中的市场失灵
(三) 维护环境利益中的政府失灵
(四) 失灵的背后--工具理性的膨胀
二、 公众参与的基础和前提
(一) 公民社会的兴起
(二) 环境权理论是公众参与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机制和内容
第二部分 公众参与需要集体行动-民间环保社会团体
一、 民间环保社会团体概述
二、 民间环保社团的特征
(一) 社团特征
(二)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特征
(三) 民间环保社会团体特征
三、 民间环保社团实现公众参与的功能
(一)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伦理意识
(二) 独立参与政府决策
(三) 通过行政团体诉讼参与并影响政府行为
(四) 通过支持环境污染或破坏的受害者实现公众参与
第三部分 志愿失灵与合作
一、 志愿失灵--民间环保社团的缺陷
(一) 环保社团“慈善不足”
(二) 环保社团活动的狭隘性
(三) 民间环保社团的家长作风
(四) 环保社团的业余性
二、 合作理论
第四部分 我国的民间环保社会团体
一、 中国主要环保社团
二、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发展前景
(一) 转变政府思想
(二) 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三) 完善环保社团生存的法律环境
三、 环保社团的内部治理
(一) 环保社团走向专业化
(二) 环保社团的管理制度
参考书目及文献
后 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三部门的兴起及价值理性的回归[J]. 辛本禄. 学术交流. 2003(05)
[2]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 何增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0(01)
本文编号:2985750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一、 社会利益图景中的环境利益
(一) 环境利益
(二) 维护环境利益中的市场失灵
(三) 维护环境利益中的政府失灵
(四) 失灵的背后--工具理性的膨胀
二、 公众参与的基础和前提
(一) 公民社会的兴起
(二) 环境权理论是公众参与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机制和内容
第二部分 公众参与需要集体行动-民间环保社会团体
一、 民间环保社会团体概述
二、 民间环保社团的特征
(一) 社团特征
(二)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特征
(三) 民间环保社会团体特征
三、 民间环保社团实现公众参与的功能
(一)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伦理意识
(二) 独立参与政府决策
(三) 通过行政团体诉讼参与并影响政府行为
(四) 通过支持环境污染或破坏的受害者实现公众参与
第三部分 志愿失灵与合作
一、 志愿失灵--民间环保社团的缺陷
(一) 环保社团“慈善不足”
(二) 环保社团活动的狭隘性
(三) 民间环保社团的家长作风
(四) 环保社团的业余性
二、 合作理论
第四部分 我国的民间环保社会团体
一、 中国主要环保社团
二、 我国民间环保社团发展前景
(一) 转变政府思想
(二) 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三) 完善环保社团生存的法律环境
三、 环保社团的内部治理
(一) 环保社团走向专业化
(二) 环保社团的管理制度
参考书目及文献
后 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三部门的兴起及价值理性的回归[J]. 辛本禄. 学术交流. 2003(05)
[2]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 何增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0(01)
本文编号:2985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98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