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库大坝安全法规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23:05
大坝安全法规框架的建立,基于对大坝安全管理内容及管理过程的充分了解。本文介绍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方法及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坝安全法规框架体系所涵盖的内容。通过与国际惯例相比较,总结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必备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可供中国大坝安全管理借鉴的内容。 根据中国水库大坝安全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详细阐述我国现有水库大坝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大坝安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针对法规框架中的不足部分,提出了修改完善有关的法规、技术标准的建议,尤其对“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并对实施法律框架的机构设置以及监管机制,提出了加快业主制度的建设、设立独立的大坝安全监管机构等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坝生命周期图
.1.1我国水库大坝安全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大、中型水库23座。目前我国己建各类水库84000中大型水库〔库容l亿立方米以上)约400座,中型水库(库容1千万至1亿立方米)座,合计3100多座(其中,主要为取得发电效益的110多座,由国家电力总公司管理80000多座为小型水库(库容10万至1000万立方米)。这些水库绝大多数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个历史时期建成的。由于受观条件的限制,如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不够等,加之主观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未严格建设程序办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靠大搞群众运动建造的,因此留下了很多隐有,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有些工程停建,形成半拉子工程,续建后,工程质量又未能之,许多水库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隐患多,成为病险水库。这些病险水库不但影响其效益的发挥,而且还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如溃坝则损失更为惨重。溃坝除了与工程建设标准及质量有关外,还与安全管理有关。中上曾出现过两次溃坝高峰,一次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主要是施工中的型水库溃坝;一次是七十年代,因社会动乱,管理不善而造成大批小型水库溃决。八十始,通过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溃坝率则大大降低。
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水库大坝安全法规框架分析程序办事,所以工程质量大都能得到保证,但少数小型水库仍属例外。2水库大坝安全现状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大坝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无论在法规、管理体系,还是在安全监测及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水平。病险水库也在陆续得到除险加固,溃坝率由高峰期的千分之几度地减少到目前的万分之几;水库的综合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在前述两个水利建设高潮中兴建的水库大坝,已运三四十年,有的将近半个世纪,即使是优质工程,也会逐渐老化。何况,不少水库本身就不足,老化更为显著,运行过程中又缺少必要的养护,水库病险问题就更加突出。随着时推移,新的病险水库又在不断产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水库大坝中病险水库所占比大致是:大型水库约为42%,中型水库约为41%,小型水库约为3%6。可见水库大坝的维护险加固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坝风险管理、溃坝模式和效应分析[J]. 楼渐逵. 大坝与安全. 2005(04)
[2]水坝安全评估新工具:强化水坝安检和观测的潜在损坏模式分析[J]. 林祥钦. 大坝与安全. 2005(04)
[3]中加合作“中国大坝安全监测与管理工程”项目介绍[J]. 陆云秋,吴素华.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2000(04)
本文编号:3035694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坝生命周期图
.1.1我国水库大坝安全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大、中型水库23座。目前我国己建各类水库84000中大型水库〔库容l亿立方米以上)约400座,中型水库(库容1千万至1亿立方米)座,合计3100多座(其中,主要为取得发电效益的110多座,由国家电力总公司管理80000多座为小型水库(库容10万至1000万立方米)。这些水库绝大多数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个历史时期建成的。由于受观条件的限制,如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不够等,加之主观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未严格建设程序办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靠大搞群众运动建造的,因此留下了很多隐有,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有些工程停建,形成半拉子工程,续建后,工程质量又未能之,许多水库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隐患多,成为病险水库。这些病险水库不但影响其效益的发挥,而且还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如溃坝则损失更为惨重。溃坝除了与工程建设标准及质量有关外,还与安全管理有关。中上曾出现过两次溃坝高峰,一次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主要是施工中的型水库溃坝;一次是七十年代,因社会动乱,管理不善而造成大批小型水库溃决。八十始,通过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溃坝率则大大降低。
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我国水库大坝安全法规框架分析程序办事,所以工程质量大都能得到保证,但少数小型水库仍属例外。2水库大坝安全现状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大坝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无论在法规、管理体系,还是在安全监测及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水平。病险水库也在陆续得到除险加固,溃坝率由高峰期的千分之几度地减少到目前的万分之几;水库的综合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在前述两个水利建设高潮中兴建的水库大坝,已运三四十年,有的将近半个世纪,即使是优质工程,也会逐渐老化。何况,不少水库本身就不足,老化更为显著,运行过程中又缺少必要的养护,水库病险问题就更加突出。随着时推移,新的病险水库又在不断产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水库大坝中病险水库所占比大致是:大型水库约为42%,中型水库约为41%,小型水库约为3%6。可见水库大坝的维护险加固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坝风险管理、溃坝模式和效应分析[J]. 楼渐逵. 大坝与安全. 2005(04)
[2]水坝安全评估新工具:强化水坝安检和观测的潜在损坏模式分析[J]. 林祥钦. 大坝与安全. 2005(04)
[3]中加合作“中国大坝安全监测与管理工程”项目介绍[J]. 陆云秋,吴素华.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2000(04)
本文编号:3035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035694.html